王斯沛,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罗慧芳,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治国理政研究中心主任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保护主义逆流涌动的背景下,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外媒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聆听中国对亚太地区合作与发展提出的新理念新倡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习近平主席此行携手各方领导人深化亚太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共同擘画亚太繁荣新图景,推动了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核心成员,始终坚持在开放发展中分享机遇,以互利共赢原则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将持续为这一全球经济主要增长引擎注入新动力。
一、中国是全球自由贸易的有力引领者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小院高墙”给全球发展带来的新风险、新挑战,互利开放、共赢发展是亚太各经济体的共同心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预计2025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速为4.5%,比此前预测提高0.6个百分点。亚太地区仍将是全球增长的最重要引擎,强劲出口是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几十年来,中国始终是亚太地区开放贸易的引领性、建设性力量,外媒对此给予高度肯定。美联社、英国路透社、英国《卫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等媒体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缺席此次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出席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将自身定位为多边贸易和经济发展合作的倡导者,习近平主席则是“自由开放贸易的火炬手”。有关媒体还指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是中国捍卫全球自由贸易的宣告,中国将携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包容性全球化。
二、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引发广泛共鸣
亚太地区经济体数量众多,在历史背景、资源禀赋、文化制度等方面各有不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战略沟通与相互信任,通过国际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进一步挖掘和激发亚太的多样性,对地区繁荣十分重要。多年来,中国始终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的积极力量,通过联合国系统,以及亚太经合组织、金砖机制等多边平台与各方开展合作对话,以实际行动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海外舆论认为,习近平主席本次会议提出构建亚太共同体及多点建议,展现中国长期奉行多边主义外交理念,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立场,在国际事务中积极担当重要角色。土耳其《叶尼萨法克报》发布文章指出,中国强调可持续合作的必要性。主张合作而非对抗,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全球市场的开放。印度《商业世界》网发表文章指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阐述了中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多边治理理念,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导地位。
三、中国的全球治理倡议更加深入人心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持续发酵,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与战争频发并持续外溢,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亚太地区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也肩负着更大责任。国际舆论对于习近平主席在会议期间提出的各项建议表示高度认同,认为中国将推动全球治理倡议融入亚太经合组织实践之中,携手亚太各国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
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正当其时,这一倡议彰显公平包容等原则,倡导多极化与伙伴关系,强调以合作应对全球性议题,再次向地区与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的领导力在全球治理倡议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中得到充分体现。伊朗《德黑兰时报》发表文章指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说明中国将全球治理倡议融入亚太经合组织机制,标志这一重大倡议进一步从理念转向实践,为包容性经济治理提供蓝图,在增长与可持续性和技术合作之间取得平衡。中国的多边合作姿态在全球南方国家日益引起共鸣。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国家不仅将中国视为经济伙伴,更视其为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可靠的发展倡导者。诸如中非合作论坛和中拉论坛等合作平台,体现了中国引领全球南方增强全球治理话语权和代表性的坚定步伐。
外媒还指出,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不久前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宣示了中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一个持续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释放更庞大的市场潜力与合作机遇,以自身新发展为亚太乃至世界的共同发展带来更强劲动力和更广阔前景,在开放包容中实现共赢,共同书写亚太发展的新篇章。
(审核:李小华 戚易斌 卫芸辉)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