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复信青年汉学家
首页 > 外交研究 >

为共促发展繁荣 全球治理亟需新范式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戚易斌 发布时间:2025-11-05
为共促发展繁荣 全球治理亟需新范式

刘琛,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已进入新的战略阶段。联合国秘书长2025年9月发布的报告《转变范式:以团结实现妥善应对》明确指出,2025年是全球发展的“十字路口年”。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构建面向未来的全球治理新范式,已从必要之举上升为迫切之需。

这一转型的首要任务,是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引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在推动进步的同时,也带来新的不平等。联合国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科技领域女性占比仅29%,担任领导职务者不足14%;约28%的女性岗位面临人工智能冲击,高于男性的21%。联合国妇女署在第50个国际妇女节发布的报告更警示:2024年,近四分之一国家出现妇女权利倒退。这提醒我们,技术进步若缺乏公平导向,反而可能加剧社会裂痕。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的“共促发展繁荣”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思路。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传递了共促发展繁荣的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强调应推动各国人民权益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协同并进。这一主张倡导通过顶层设计凝聚共识,在实践层面提出可操作策略,动态回应国际形势变化,最终构建兼具系统性、多样性与知识深度的全球治理新范式。

历史经验表明,共生共进方能致远。以农业为例,2025年10月3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其成立80周年之际,为新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集中授牌,中国新增6项,总数达25项,居世界首位。这些遗产不仅体现传统农耕技艺,更承载着“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追求人与自然更高层次的和谐。这种蕴含“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理念的文化资源,具有跨越国界的共情力,可为全球治理注入人文温度。

全球治理的转型,还需超越权力逻辑,回归公平与自然法则。正如“软实力”理论提出者约瑟夫·奈所言:“没有任何国家愿意被操控,即使是被软力量。”真正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2025年APEC《庆州宣言》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亚太新增长动力,并决定将其提升为独立合作议题,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宣言强调加强人文交流,推动文化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彰显了文明互鉴对区域合作的战略价值。

城市,正成为这一进程的重要载体。在2025年世界城市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新增58座“创意城市”,中国泉州(美食之都)、无锡(音乐之都)入选。至此,中国已有20座城市加入该网络,涵盖美食、音乐、设计、文学等八大领域。这些城市凭借文化创造力与创新规划,不仅讲好本土故事,更积极参与全球对话,成为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前沿阵地。

综上所述,全球治理遭遇逆流,但积极力量仍在推动变革。APEC将文化产业纳入核心议程、联合国强化农业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多国重申性别平等承诺……这些举措虽分散,却共同指向一个方向:全球治理必须更具包容性、人文性和可持续性。

面向未来,新范式的构建应更多吸纳全球南方国家的智慧,尤其是中国在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发展协调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以“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的胸怀,回归全球治理的初心——促进经济增长、增进人民福祉,在开放中共享机遇,在合作中共谋共赢。

唯有如此,人类才能在百年变局的激流中,锚定航向,驶向属于全人类的美好未来。

《中国青年报》(2025年11月05日 03版)

【责任编辑:戚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