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复信青年汉学家
首页 > 外交研究 >

全球治理倡议的本真要义与时代价值

来源:当代世界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5-11-04
全球治理倡议的本真要义与时代价值

卢静,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内容提要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赤字持续扩大。在全球治理价值共识危机加重、制度效能弱化、规则主导权争夺加剧背景下,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阐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全球治理倡议有力回应“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契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超越西方中心主义治理范式,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根本遵循;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时代担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

全球治理倡议 全球治理 百年变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阐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路径,并倡导各方携手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倡议是中国对“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的郑重回答,也是破解当今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方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方向指引。

全球治理倡议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大国博弈激烈、地缘冲突频发、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性挑战有增无减,世界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加重,全球治理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当口。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如下。

首先,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危机加重。价值共识是全球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凝聚各方力量、促进相互间协调与合作的根基。长期以来,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秉持自由主义价值观,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遵循权力政治逻辑,试图通过西方文明的“普世化”构建一个同质化的世界。该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是以资本为中心,反映出的是资本逐利本性和资本扩张的内在需求。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范围内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日益广泛,西方秉持的自由主义价值观由于不能反映和包容非西方国家的多样性诉求而受到系统性冲击。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倡导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彼此尊重、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在全球治理中实现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全球治理面临日益严重的西方主导与非西方多元诉求的内在矛盾,以及以资本为中心与以人为本两种价值取向的分野。在此背景下,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危机持续加重。

其次,全球治理的制度效能弱化。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建立起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合作制度,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年来,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的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视为对自身安全、发展的严重威胁,认为一些多边制度越来越不利于自身而有利于新兴国家,于是采取“脱钩断链”“退群毁约”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动,使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制度面临严峻挑战。在世界贸易领域,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上诉机构因美国阻挠而长期“停摆”,由于在一些关键议题上的分歧,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谈判的功能持续弱化。同时,大量区域贸易协定不断涌现,一些开放型区域协定虽然有效补充了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对推动贸易自由化产生积极作用,但也加速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边缘化,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在国际金融领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等重要多边机构由于代表性不足面临合法性和有效性挑战。在政治安全领域,乌克兰危机持续延宕,新一轮巴以冲突影响深远,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效能明显受限,联合国安理会面临合法性和公信力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公共卫生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愈发突出,凸显出既有多边制度的效能弱化。

最后,全球治理的规则主导权争夺加剧。国际规则往往是规则制定者利益和关切的体现。在大国战略博弈日益加剧的当下,全球治理规则制定主导权之争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重要方面。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提升,迫切要求获得与其经济贡献相匹配的话语权,而传统大国必然不会轻易放弃已拥有的制度性权力,导致对全球治理规则主导权的争夺加剧。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例,其治理结构长期延续欧洲人垄断总裁职务、美国凭借超15%的投票权垄断重大决策否决资格的安排,严重背离全球权力对比的现实格局。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强烈呼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配额制度和投票权。2025年7月,金砖国家财政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彻底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配额制度和投票权,终结美欧垄断。此外,在数字贸易、人工智能和跨境数据流动等新兴领域,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围绕规则制定主导权的博弈也异常激烈。由此,大国协调与合作受到严重制约,全球治理体系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随之弱化。

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理念

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全球治理倡议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同时体现出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的思想精髓。

一是将主权平等作为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主权平等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体系运转和国际秩序稳定的基石。主权平等的真谛在于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都有权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然而,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盛行,个别大国通过垄断全球治理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谋取一己私利,完全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并且还采取双重标准来维护自己的优势地位,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设置障碍。奉行主权平等,就是要结束少数国家垄断全球治理的不平等状况,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全球治理体系反映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加强全球治理,奉行主权平等是各国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唯有如此,才能对“由谁治理”“为谁治理”“如何治理”等关键问题作出有效回答。

二是将国际法治作为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共同执行,这是各国行为的共同准绳,要确保平等统一适用,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不能搞双重标准,也不能搞例外主义,更不能强加于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各国要全面、充分、完整地加以遵守。没有这些国际社会共同制定、普遍公认的国际法则,世界将滑向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有些国家鼓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却避而不谈国际法,实际上是违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选择性利用联合国多边制度,或将之边缘化。有的国家甚至绕开联合国发起单边行动,处心积虑阻挠联合国决议执行,其实质是对国际法治精神的违背,严重削弱国际法的约束力。加强全球治理,就是要厉行国际法治,毫不动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大国要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

三是将多边主义作为全球治理的基本路径。在全球相互依存空前加深的今天,多边主义是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维护共同利益的基本方式。二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人类进步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多边主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甚嚣尘上,多边主义陷入危机。个别西方国家动辄“退群毁约”,公然破坏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执迷打造“小院高墙”,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肆意将国际多边平台“武器化”,打击和遏制竞争对手。这类行径严重背离多边主义精神。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就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联合国是践行多边主义的最主要平台,要坚定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四是将以人为本作为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全球治理就是要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共同建设一个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的世界。各国人民是全球治理的根本参与者和受益者,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全球治理的最高价值取向,把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球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广大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保障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享全球治理成果,更好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全球治理体系才能得到广泛支持并有效运作。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就要通过推动各国的共同发展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大获得感,通过促进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大幸福感,通过应对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大安全感。

五是将行动导向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则。全球治理的活力源于实践,关键在于行动,根本要看成效。改革与完善全球治理,不仅需要理念引领和统筹谋划,更需要采取切实行动,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全球治理赤字持续扩大,凸显出行动力的缺乏和治理实效的不足。全球治理坚持行动导向,既要立足当前的紧迫性问题,也要着眼今后的长期性挑战,着力解决好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关心的实际问题;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标本兼治,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协调全球行动,以务实合作寻找可持续解决方案;大国要积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提供更多资源和公共产品;发展中国家也要联合自强,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全球治理倡议的时代价值

当前,随着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动荡变革加剧,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但同时,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也迎来重要历史机遇。这既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在全球治理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首先,全球治理倡议立足于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回应了“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随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卷土重来,地缘冲突频发、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历经80年的国际规则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国际体系屡遭破坏。与此同时,经济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危机、人工智能风险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交织叠加,世界面临的安全挑战复杂严峻,全球发展议程步履维艰。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世界各国是坚持合作与融合,还是走向分裂与对抗?是携手维护和平稳定,还是滑向“新冷战”的深渊?是在开放包容中走向繁荣,还是在霸道霸凌中陷入萧条?是在交流与互鉴中增进互信,还是让傲慢与偏见蒙蔽良知?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最实际的呼声。面对时代之问,全球治理倡议奉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主张团结而非分裂,倡导合作而非对抗,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

其次,全球治理倡议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契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当今世界,人类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尤其是随着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世界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严重威胁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与人类的发展进步,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秉持和平共处的初心,坚定合作共赢的信心,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世界乱象纷呈和各种逆流横行的背景下,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全球治理倡议顺应了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反映出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

再次,全球治理倡议超越西方中心主义治理范式,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基本架构形成于二战结束后,体现的是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意志和利益。该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西方自由主义,西方大国通过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权和解释权来影响乃至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以期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同时,联合国的建立也开启了各国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追求和平发展的国际合作新征程。80年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全球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正是因为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人类社会才实现总体和平,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代表性与合法性危机。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相互依赖的加深也使本国利益至上主义行为陷入严重困境。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拒绝顺应形势变化重塑全球治理规则,而是通过强权霸凌行径继续维护自身优势地位,这成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与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不同,全球治理倡议奉行主权平等,要求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主张通过提质增效来打造一个更加高效务实的联合国;强调加强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极地、外空等新兴领域的全球治理,顺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理主张和呼声,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最后,全球治理倡议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时代担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中国一贯主张“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全球治理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是为应对世界变局、破解紧迫难题贡献的中国方案。中国不仅是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者,更是积极践行者。为促进全球发展,中国积极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坚定不移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携手国际社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极具包容性的国际合作平台,已有150多个国家参与;推动成立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融资机制,呼吁尽快建成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积极搭建深受欢迎的开放合作平台;中国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面对贸易保护主义逆流,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球第二。2025年9月,中国在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上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这是中国为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采取的重要行动,对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作出重大贡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国积极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坚定捍卫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法治;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积极斡旋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推动政治解决;中国还同30多个国家共同建立国际调解院,推进国际法治创新。

结语

在全球治理处于新的十字路口的关键时期,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是对“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给出的中国答案。中国推动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不是对现有国际秩序推倒重来,也不是在现行国际体系之外另起炉灶,而是增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多边机制的执行力、有效性,使之更符合变化的国际形势,更及时有效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更好服务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全球治理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成一个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为破解世界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提供全面系统的中国方案,共同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实践机制研究”(批准号:2024MZD027)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世界》(2025年 第10期)

【责任编辑: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