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阐释评论

携手开创亚太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5-11-03

张玉环,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10月30日至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深化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建议主张,呼吁各方以“四个带头”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注入新动力。这些主张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各方期待,为携手构建亚太共同体指明了前进方向,必将凝聚起共促繁荣的强大合力,谱写亚太合作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重温合作初心,校准前行新航线。1989年,APEC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应运而生,各方一致同意超越集团对抗、零和博弈的旧思维,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区域经济增长与繁荣,自此开启了亚太大家庭携手共赢的崭新航程。从1994年茂物目标到202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APEC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探索出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灵活务实、循序渐进的“APEC方式”,并发展成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太奇迹”。今天,亚太地区经济在全球占比超六成,贸易占比近一半,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七成。30多年来,亚太地区人均收入翻了两番多,10亿人口成功脱贫。亚太区域合作的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唯有开放合作才能繁荣发展。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亚太区域合作也来到新的十字路口,面临地缘政治外溢风险上升、国际经贸秩序受损、亚太内部发展鸿沟突出等多重挑战。越是风高浪急,越要回望来时路,把稳方向盘。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守亚太经合组织促进经济增长、增进人民福祉的初衷,坚持在开放发展中分享机遇、实现共赢,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构建亚太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营造开放型区域经济环境、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共同推进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共同促进普惠包容发展等五点建议,用开放合作的确定性对冲保护主义的不确定性,校准了亚太合作的前进航向,让亚太这艘巨轮继续乘风破浪,驶向普惠包容、持久繁荣的蔚蓝深海。

锚定共同愿景,引领亚太新发展。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经济体,中国一直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引领者,为亚太共同体建设贡献了宝贵的思想智慧和务实的行动方案。在思想引领方面,从1996年提出“APEC方式”到2001年推动达成《上海共识》,从2013年提出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到2014年倡导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再到近年来围绕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提出新建议等等,一系列前瞻性理念和倡议顺应大势、合乎民心,对亚太合作和全球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此次会议,习近平主席围绕亚太区域合作再次提出中国方案,特别是洞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紧扣布特拉加亚愿景,提出强化数智赋能、坚持绿色低碳、落实普惠共享等具体建议,为亚太共同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务实举措方面,中国始终坚持以实际行动积极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为实现布特拉加亚愿景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实施RCEP,主动对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特别是近期中国和东盟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推动区域经济朝着更深层次一体化和长期稳定增长的目标迈进。中国持续深化同亚太成员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包括加快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同多个亚太成员共同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等等,共同培育绿色创新的亚太增长新动能。此外,中国还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持续推动亚太地区共同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汇聚发展合力,开启合作新篇章。宽广的太平洋容得下亚太各方携手合作、共同发展,零和博弈不应是亚太的选择,互利共赢才应是亚太的未来。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还同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等多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不仅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也为亚太区域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稳定性。

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这是中美关系的历史性时刻,也是国际关系的标志性事件。此次釜山会晤,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亲力亲为,再次引领中美关系巨轮穿越急流险滩,彰显了大国领袖的自信从容和责任担当。习近平主席时隔11年再次访问韩国,并同李在明总统举行会晤,有力推动了中韩务实合作,充分彰显中国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意愿。习近平主席同加拿大总理卡尼会晤时指出,中加双方要树立客观理性认知,正确看待彼此,从两国共同和长远利益出发,推动中加关系改善进程,此次会见标志着中加关系在经历7年波折后实现全面转圜;同泰国总理阿努廷同意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加快中泰铁路建设,深化旅游、青年、地方等人文交流,共同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应约会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双方同意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一系列双边会晤充分表明了中国管控分歧、稳定双边关系的坚定决心,有利于为深化亚太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2026年是“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将第三次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中方愿以此为契机,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亚太以及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为亚太发展注入更大活力和动力,更多造福亚太人民,携手共建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

(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