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就泰国王太后诗丽吉逝世向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致唁电
首页 > 外交研究 >

以全球治理倡议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来源:世界知识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5-10-20
以全球治理倡议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高飞,外交学院副院长

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重大全球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包含五大核心原则——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和注重行动导向,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清晰的中国路径。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始终坚持行动导向,与15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图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重庆果园港。

全球治理倡议是世界之问的中国答案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冲突不断、经济发展失衡、社会矛盾加剧。在激烈的动荡中,传统的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全球治理赤字不断加大。从根本上讲,这些问题和挑战源于二战后创立的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难以适应新的时代变化,需要通过完善全球治理加以解决。

从国际权力结构来看,80年前联合国成立时会员国只有51个,今天会员国已经达到193个,绝大多数都是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冷战结束以来,尽管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经济金融组织投票权改革进展缓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话语权有限,直接导致了国际协调机制效率低下,全球增长乏力,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频发。

与此同时,美国作为二战后国际体系的重要倡导者,放弃自身的领导责任,正在从国际公共品的“提供者”,变成国际公共品的“寻租者”,进一步侵蚀了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合法性。近年来,美国政治的钟摆效应明显扩大,成为国际社会不稳定的根源。特朗普政府从化解美国自身问题着手,强调“美国优先”,推动“美国再次伟大”,严重损害了国际合作和信任。美国在全球范围的“责任收缩”,直接影响了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治理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带动北约和七国集团发生非预期转型。而俄罗斯等国不满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安排,与美西方的战略竞争和矛盾不断增强,客观上加剧了地区地缘政治冲突。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业态迅猛发展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生产模式和社会结构,也引发了新的社会公平性挑战。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里欧因此惊呼,“我们正在见证的是全球主要的货币秩序、政治秩序和地缘政治秩序的典型崩解”。

2025年9月22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贝尔伯克在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发言。

全球治理倡议展现中国的责任与担当

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今天的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世界各国荣辱与共。无论是加强宏观经济协调、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还是应对气候变化、规范科技伦理,都需要各国携手合作。作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大国,面对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巨大挑战,中国不能随波逐流,必须展现大国责任,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首先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是国际体系中的大国,作为崛起中的全球性大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重塑相辅相成。国际体系秩序重塑产生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给世界所有国家带来巨大挑战。自1648年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在全球扩展以来,中国始终是被动的参与者,而当前国际秩序的变革本身预示秩序重构,给中国参与新的国际体系秩序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24年12月,根据联合国新会费分摊方案,中国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比例已达20.004%。从2000年的0.901%至今,25年增长20多倍。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锚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中国必须勇于担当,履行好与会费相应的国际责任,争取更多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制度性权力,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同时,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体系秩序的变革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百年变局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尽管当前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和平与对抗、合作与竞争等多种理念相互激荡,为世界带来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然而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近年来,全球南方的兴起反映国际社会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强烈愿望,不仅代表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也体现出世界人民对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中国是全球南方的坚定成员,也是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实践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共建国家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通过中非合作论坛、中阿论坛、中拉论坛等,为中国与广大全球南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搭建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从理念到行动,中国已经构筑了系统的全球治理行动方案,反映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定位,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

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扛起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的旗帜,坚定捍卫多边主义,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勇担国际责任的必然选择。

全球治理倡议明确了行动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融入国际体系,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崛起源于中国自身的改革,也受益于通过对外开放将自身的资源禀赋与经济全球化机遇的有力结合。中国是国际体系的受益者,在与世界的交融中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面对不断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既反对西方基于“帮规家规”“小圈子”式的伪多边主义改革,也反对抛弃联合国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颠覆式革命。全球治理倡议在维护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基本稳定的同时,为推动完善全球治理规划了可行路径。

一是奉行主权平等。不同于大国协调、中小国家参与的传统治理路径,全球治理倡议坚持主权平等的方法路径,强调全球事务要由大家一起商量,治理体系要由大家一起建设,治理成果要由大家一起分享,让各国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二是遵守国际法治。坚持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全球治理倡议强调,在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中,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而不是通过强权政治、国际霸凌等方式来实现。今年5月30日,中国推动成立的国际调解院就是维护和践行国际法的重要创新实践。

三是践行多边主义。全球治理倡议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从天下观念、整体主义的角度出发,科学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建构关系,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下为公的治理观、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它强调治理的普惠性,推动不同文化与发展模式的和合共生;兼顾治理的合作性,通过多边机制与国际组织协调解决分歧、寻求各方共赢;关注治理的可持续性,在解决短期问题的同时关注长远发展。

四是倡导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安全权等作为根本出发点。与国家治理的底层逻辑一致,全球治理的本质是要促进生产要素在各行为主体的优化配置,根本目的是让各国人民成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无论是传统机制的改革,还是增量领域的机制创新,全球治理变革必须始终围绕“人”这一中心。

五是注重行动导向。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始终坚持行动导向,与15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建成雅万高铁、中老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标志性项目;积极劝和促谈,促成沙特与伊朗和解、巴勒斯坦内部和解;扎实推进“双碳”目标,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力量。全球治理倡议回应时代关切,强调统筹协调全球行动,系统谋划改革方案,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打造可视成果,以务实合作提升治理的有效性。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世界的共同责任。中国是国际体系中的负责任大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有责任代表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变革中发出进步的声音。中国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根本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发展失衡、安全困局与文明互信不足等全球性挑战,中国胸怀天下,从全人类整体的前途命运出发,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该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相互呼应,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了新的中国智慧。

《世界知识》(2025年 第20期)

【责任编辑: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