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复信青年汉学家
首页 > 外交研究 >

开辟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5-10-17
开辟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金晨祎,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世妇会)召开30周年。10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北京世妇会精神 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的主旨讲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本次峰会为契机,中国携手各方共同努力、加速行动,推动全球妇女事业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重温初心,为弘扬北京世妇会精神凝聚共识。妇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创造者、推动者、传承者,但回望历史长河,女性常常受困于性别不平等的枷锁,未能充分地发挥潜能、施展才干、彰显价值。30年前召开的北京世妇会,是中国携手各方为推动妇女全面发展不懈努力的生动缩影。大会围绕“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的主题,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两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达成了促进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利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框架,树立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0年光阴流转,国际社会追求男女平等的共识日益强化,妇女生存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妇女赋权取得显著进步,一系列积极变化充分彰显北京世妇会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和深远影响力。本次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就传承和弘扬北京世妇会精神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这一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将继续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激励和指引全世界从北京再出发,为性别平等的时代议程接续奋斗。

直面挑战,为加速实现妇女全面发展擘画蓝图。今天的世界,尚未成为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实现妇女全面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据统计,全球有超过6亿妇女和女童深陷战乱冲突,20亿妇女和女童缺乏社会保障,约10%的妇女和女童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冲击国际秩序,性别鸿沟和技术鸿沟仍然巨大,贫困、饥饿和暴力痼疾难消,气候危机、武装冲突和人道主义危机等相互交织,百年变局下的全球妇女事业面临成果流失和倒退的重大风险。

在此形势下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有力回应了国际社会破除全球妇女事业发展难点堵点的迫切需求。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全球视野和时代担当,提出了“共同营造有利于妇女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共同培育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共同书写促进全球妇女合作的崭新篇章”四点建议。这一系列建议基于全球妇女命运与共的深刻现实,构建起布局完善、层次分明、路径清晰的行动体系,为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理念支撑和方向指引。

讲求实效,为深化妇女领域国际合作培育动能。追求男女平等是一项伟大而艰辛的事业,非实干无以成事,唯笃行方能致远。作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行动派,中国始终高举团结旗帜,践行多边主义,不断推动妇女领域国际合作,坚持以自身发展为全球妇女事业提供机遇和保障。中国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20余万名女性人才,开展100余期面向全球南方国家妇女儿童的专题培训,在20多个国家实施超过4000万美元的妇女赋能项目,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助力全球妇女事业蓬勃发展。

在中方推动下,此次全球妇女峰会突出行动导向,旨在以务实举措为妇女事业发展注入正能量。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方支持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最新举措,包括未来5年再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提供1亿美元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额度、在民生发展领域援助1000个“小而美”项目、邀请5万名妇女来华交流研修、设立“全球妇女能力建设中心”等,得到与会各方高度评价和积极赞赏。闭幕式上宣读的《全球妇女峰会主席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就追求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采取十项行动,明确指出各方将以团结、信心、勇气和实践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铿锵有力,鼓舞人心。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各国并肩同行,为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汇聚行动力量,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

(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

【责任编辑: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