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晨祎,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日前,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举行,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官方代表及专家学者和各国观察员等1800余名嘉宾济济一堂,共商和平安全大计。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节点,本届香山论坛以“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为主题,充分彰显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安宁的时代意义。
战后国际秩序凝结着人类社会的深刻反思,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80年前,世界人民经过浴血奋战,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面对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国际社会在深刻反思两次世界大战惨痛教训的基础上,作出成立联合国的重要决定,形成了以安理会为核心的集体安全机制,致力于将丛林法则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将滥用武力关进制度的“铁笼子”。80年来,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机构,在预防战争冲突、建设和平架构、推动战后重建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工作,为维护世界总体和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冲突此起彼伏,多重危机纷至沓来,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习近平主席掷地有声地指出,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我们越要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站在全球安全治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维护联合国的权威与地位,支持联合国通过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球治理体系,始终是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的必由之路。
战后国际秩序承载着共享和平的真挚愿望,为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筑牢法治基础。80年前,顺应世界人民远离战争阴霾、沐浴和平阳光的共同心声,联合国宪章以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律形式,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固化下来,形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提供了评判各国行为合法与否、正义与否的标尺。其中,主权平等作为联合国宪章的首要原则,意味着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对于保障世界各国在迈向共同安全、持久和平的道路上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个别国家大搞本国优先、强权霸凌,企图把自己的“家法帮规”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以牺牲别国安全来换取自身安全。这不仅违背世界人民普遍愿望,也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对各国正当权利和尊严的践踏。在这个动荡加剧、变革加速的时期,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必须坚持主权平等、厉行国际法治,坚持以制度和规则协调各国关系和利益,反对任何恃强凌弱、巧取豪夺的行为,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共商安全治理,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共建安全互信,在合作共赢的框架下共建持久和平。
战后国际秩序蕴含着多边主义的实践路径,为合作应对安全挑战指引前进方向。战后国际秩序以联合国为核心,通过建立制度化的多边合作机制,将国际关系从“强权即公理”的传统模式引向规则治理的现代轨道,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安全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体现了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政治智慧。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就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各国相互依存深入发展的今天,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历史一再证明,多边主义、团结合作是解决全球性难题的正确答案。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独善其身不可能,单打独斗不可行,国际社会必须恪守真正的多边主义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高举团结旗帜,不断汇聚加强安全合作、破解安全难题的行动合力。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携手各方深入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未来。
(审核:李小华 戚易斌 卫芸辉)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