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复信青年汉学家
首页 > 外交研究 >

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安全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责任编辑:戚易斌 发布时间:2025-09-21
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安全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安璐、罗慧芳,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9月17日至19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汇聚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方官员、中外名家和青年学者,围绕“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主题展开对话。与会各方就应对全球安全挑战、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大国关系走向、亚太安全合作等议题各抒己见,坦诚交流,为凝聚共识、增进互信起到了重要积极作用。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上讲话时指出:“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本届北京香山论坛为这一论断提供了鲜明注释,也是其生动体现。

自古以来,中国就秉持“天下为公”的义利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命运与共”的全局观。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彰显了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责任担当。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局势,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在传统安全与新兴安全领域积极作为,深刻重塑全球安全治理理念与实践,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一、推进合作共治,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任何国家的安全都无法孤立实现。中国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倡导友好对话与团结协作,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中国的全球安全治理理念与实践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认可与好评。

(一)以国际交流共铸共同安全理念

国际交流与对话是凝聚共同安全理念、破解安全困境的根本路径。中国定期举办北京香山论坛等机制性会议,以开放的姿态促进多元参与,为世界各国相互了解各自安全立场与安全战略提供必要平台,为全球安全治理理念与实践注入新鲜血液,有效推进全球安全的合作共治。同时,中国借助联合国、金砖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中国—非洲之角和平会议、中东安全论坛、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平台,围绕全球安全治理议题,与各方共同探寻实现地区持久和平的可行方案,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正是由于持续、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对话,来自不同文明和制度的国家得以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减少战略误判,并在对话互动中培育共同安全的精神纽带,凝聚更广泛共识。

(二)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贡献获广泛认可

中国主张以平等取代霸权、以共赢取代零和、以对话取代对抗,坚定维护全球共同安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好评。联合国副秘书长盖·莱德表示,很感激中国强烈地支持多边主义,因为如果没有多边主义,我们就找不到应对危机的办法。同时,他特别指出,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为应对当前紧迫的和平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方案,能够让我们团结起来应对挑战,推进联合国目标的实现。英国皇家东西方战略研究所主席易思表示,中国是真正的世界和平助推器,没有中国,冲突便无法解决。俄罗斯联邦国务秘书兼国防部副部长安娜·齐维廖娃表示,中国在当今世界安全领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不久前举行的盛大阅兵,展示了中国在研发新型武器方面是世界领先国家之一。尽管中国拥有强大军事实力,但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主张安全问题人人平等,不可分割。伊拉克国防大学校长穆斯塔法·马赫迪赞扬中国在劝和促谈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合作。他还表示,他相信东方力量、相信中国力量。坦桑尼亚坦中友好促进会秘书长约瑟夫·卡哈玛表示,中国的外交传统是不干涉他国内政、主张对话、反对战争。这是目前维护世界和平的唯一途径,中国是这方面的领导者。

二、系统谋划全局,担当动荡世界的稳定锚

在全球安全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下,中国始终以系统思维统筹国内与国际安全大局,以实际行动践行共同安全承诺,以自身安全与发展筑牢全球安全基石。

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国际安全承诺,在推动构建稳定、可控的国际安全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同时,中国主动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已于2023年完成《枪支议定书》的国内审批程序,主张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前提下合理推进核裁军进程和武器控制进程,以身作则塑造全球安全战略环境。

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保持稳定与繁荣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早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就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兼顾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倡导与世界共享安全红利、共建安全共同体。2025年5月,《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发布,系统阐述中国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将中国国家安全理念与世界共同需求相连接,彰显中国推动构建全球新安全格局的深远考量。

三、破解安全困局,成为和平发展的动力源

为破解全球安全赤字,中国在传统领域积极斡旋、劝和促谈,在新兴领域前瞻布局、贡献智慧,为破解全球安全困境、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针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通过资金支持、人员派遣、对话协商等方式发挥重要作用。在国际层面,中国切实维护联合国安理会保障世界和平的关键性作用。2025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第一大出兵出警国和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中国在35年间累计向2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员5万多人次,中国“蓝盔”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在区域层面,中国长期参与地区冲突调停工作。从推动沙特阿拉伯、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到实现巴勒斯坦国家内部和解,再到会同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在联合国发起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中国一如既往地坚定维护地区安全、客观公正地探索解决方案,始终奔走在世界和平与人道主义援助的最前线。

面向新兴领域,中国以前瞻布局防范相关安全危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演进,技术不断突破带来产业变革,也使人类探索世界的足迹向更极端的环境迈进。鉴于此,中国迅速聚焦未来领域,开辟多元协同共治新格局。在人工智能与数字治理方面,2025年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全球数字友好倡议》等,确保实现资源合法流通、技术安全可控、红利惠及人民。针对外空、公海等人类探知较少的领域,中国支持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以和平、发展和环境保护为准则,积极参与相关规则制定。去年11月5日,第79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联大一委)高票通过中国、俄罗斯等国提出的“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项决议。决议呼吁各方加强和平利用外空,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还建设性参与制定并签署《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为有效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多样性作出重要贡献。

四、携手全球南方,提升发展中国家安全韧性

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遍安全,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国家特殊处境与需求,通过系统性、可持续的方式,统筹全球南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提供物资与设备、分享发展与治理经验、培养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国家抵御风险的能力,筑牢国家安全根基。

在传统安全领域,中国在联合国框架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人员培训、装备援助与后勤支持,增强其反恐、维和、边境管控和危机响应能力。例如,通过中非和平安全论坛、中拉高级防务论坛等平台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安全官员提供专业培训,分享社区警务、公共安全管理方面的有效经验。中国与巴基斯坦“海洋卫士-3”海上联合演习、埃及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AITC)等合作项目都切实提升了相关国家风险应对能力。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国聚焦新兴领域威胁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紧迫挑战,通过技术援助与项目合作,帮助各国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打击跨国犯罪、保障粮食与能源安全、提升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水平。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机制,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谋发展,从根本上减少冲突产生的根源。同时,通过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方式,中国持续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资金援助。中国还通过援建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举办中国—东盟数字经济研修班等举措,向全球南方国家安全治理与社会发展不断提供全方位支持。

审核:李小华 戚易斌 陈训迪)

【责任编辑:戚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