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
中国人民深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艰辛,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点赞,都为他们祝福,都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了巨大机遇和丰厚回报。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2017年1月17日),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58-159页 -
一九七一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重返位于日内瓦的国际机构后,深入参与和平、安全、发展、人权、社会等各领域治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和各国人民通过长期探索特别是在日内瓦的多边外交实践,倡导了主权平等、和平和解、法治正义、开放包容、人道主义等理念和原则。这些既体现了日内瓦多边主义精神的内涵,也是中国外交的传统。
《深化务实合作,共谋和平发展》 (2017年1月13日), 《人民日报》2017年1月14日 -
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
《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 (2016年12月31日), 《人民日报》2017年1月1日 -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和”的民族基因从未变异,“和”的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二千四百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和平的愿望扎根于中国人心中,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近代中国遭遇了一个多世纪的动荡和战火,人民经历了深重苦难。中国人民热爱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中国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中国成长将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力量。
《共同谱写中越友好新篇章》 (2015年11月6日),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7日 -
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18页 -
六十年前,亚非二十九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全球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进程。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为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为推动亚非合作、南南合作,为促进南北合作,发挥了重大历史性作用。因此,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一个里程碑。
《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17-218页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主动谋划,努力进取,对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们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动对外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注重阐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强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和贯彻正确义利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和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 (2014年11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98页 -
要了解今天的中国、预测明天的中国,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中国政府的治国方略,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珍视国家独立、统一和尊严。中国政府必须顺乎民意,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时的谈话(2014年11月11日), 《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2日 -
六十五年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始终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身体力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不仅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为促进世界力量平衡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2014年9月30日),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0页 -
中国外交有原则、重情谊、讲道义、谋公正。
《新起点,新愿景,新动力》 (2014年7月15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44页 -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2014年7月4日), 《人民日报》2014年7月5日 -
中国将始终做一个虚心学习的国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人民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但不会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而是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开放包容心态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中国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尊重和保护文明多样性,积极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中国将继续向世界学习、向各国人民学习,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和世界发展得更好。
《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2014年7月4日), 《人民日报》2014年7月5日 -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了中国宪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国是当代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
《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34页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一九五五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一九七〇年和一九七四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29页 -
六十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
《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29页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印度、缅甸等亚洲国家人民也历来崇尚仁爱、慈善、和平等价值观。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用诗歌的语言写道:“你以为用战争可以获取友谊?春天就会从眼前姗姗而去。”缅甸人民建立了和平塔,用来祈祷世界和平。
《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27-128页 -
今天,我们共同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六十周年,就是要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弘扬这五项原则,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建设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
《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27页 -
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认这五项原则将在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适用。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27页 -
六十年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的非殖民化运动中,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新生的国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中国、印度、缅甸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26-127页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尽己所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追求幸福、奉献世界的梦》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85页 -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
《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9页 -
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9页 -
要推进外交工作改革创新,加强外交活动的策划设计,力求取得最大效果。要做好外交工作的统筹兼顾,组织和协调好方方面面,注意发挥各自优势,把外交工作办得更好。
《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2013年10月24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67-68页 -
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答问(2013年3月19日),《人民日报》2013年3月20日 -
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天下大同、协和万邦。
《开放合作,命运与共》(2019年11月5日),《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迎的是五洲客,计的是天下利,顺应的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设宴欢迎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各国贵宾时的致辞(2019年11月4日),《人民日报》2019年11月5日 -
中国在国际上磊落坦荡。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
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的谈话(2019年4月26日),《人民日报》2019年4月27日 -
我提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目的是对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给出中国方案,这同64年前中印尼共同倡导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一脉相承。
在会见印度尼西亚副总统卡拉时的谈话(2019年4月25日),《人民日报》2019年4月26日 -
对人类长远未来,各国都承担着一份责任。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但我们不回避应尽的国际责任。中国谋求合作共赢,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进步。中国始终奉行正确义利观,在自身还很贫穷的时候就给予了非洲国家无私帮助。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就是为了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在会见“元老会”代表团时的谈话(2019年4月1日),《人民日报》2019年4月2日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波澜壮阔,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有益经验和深刻体会,对外工作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战略谋划和全球布局,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坚持合作共赢和义利相兼,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2018年6月22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37-538页 -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上海精神”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支持。
《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2018年6月9日),《人民日报》2018年6月10日 -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017年12月1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13-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