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类安全困境的成功实践
张馨,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近期,叙利亚问题迎来积极变化,叙政府与中东地区多个主要国家外交互动增多,相互关系趋向缓和。中东国家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赏中国成功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给叙利亚同阿拉伯国家改善关系带来机遇,认为这是全球安全倡议弥补和平赤字、破解安全困境的一次成功实践。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和领域更加宽广,呈现出更加突出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冲突和地缘经济矛盾已经引发一系列深度关联的全球风险,未来两年,能源和粮食供应不足将继续困扰世界,生活成本和偿债成本将急剧上升。在风险与挑战面前,一个团结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动荡的世界更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全球安全倡议的科学内涵不断丰富。近年来,从提出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到提出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中国一直在思考世界安全难题的破解之道。去年4月,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在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供了新方向。今年2月,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进一步阐释了全球安全倡议的“六个坚持”核心理念和原则,明确了20个重点合作方向以及五大类合作平台和机制,标志着全球安全倡议向实践和落实迈出重要一步,展现了中方对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
在全球安全倡议的引领下,中国积极开展斡旋外交,持续推动伊朗核、朝鲜半岛、叙利亚、巴勒斯坦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获得地区国家广泛认可。今年2月,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真诚劝和促谈,为缓解危机外溢、推动政治解决发挥了建设性作用。3月,中国促成沙特、伊朗两国关系改善,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成为运用全球安全倡议推动解决分歧争端的成功范例。4月,中国发布《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并推动第四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顺利召开,真心诚意帮助阿富汗早日走上稳定发展道路。
当前,安全困境破解之道正变得日益清晰。全球安全倡议超越西方地缘安全理论与零和博弈逻辑,秉持安全共同体理念,顺应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期待,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未来,中国将同所有爱好和平、致力发展的国际社会成员一道,共同丰富全球安全倡议的内涵和实践,协力应对各类安全挑战,不断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解放军报》(2023年5月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