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勤华、蔡元明,中国人民大学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从浙江安吉起步,这一理念已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核心指引,并一步步从中国走向世界。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正在全球绿色转型的浪潮中勾勒出清晰的合作蓝图。当前,环境和气候危机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生态文明建设也因此超越地域界限。在此背景下,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不仅开辟了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路径,也为守护人类共同安全、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生态文明实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与环保的两难选择,既渴望通过工业化实现经济增长,又担心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些发达国家在环保技术转让、资金支持上态度消极。中国以“两山”理念为实践指南,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路。在全球发展倡议的号召下,“两山”理论的实践成果在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开枝散叶。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新能源发电、节水灌溉、绿色化肥等项目,不仅帮助当地解决了能源和粮食短缺的问题,更推动其经济和生产结构向低碳转型,助力其实现兼顾生态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从全球安全的角度看,中国生态文明实践为筑牢人类安全屏障贡献重要力量。全球安全倡议关注的不只是冲突和战争,还有生态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当下,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已成为人类安全的重大威胁,国际社会应该全力应对。中国始终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构建国土生态屏障,到长江经济带守护流域生态安全,再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一系列实践为全球生态安全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同时,中国还将生态安全合作视为全球安全合作的重要内容,在非洲和中东,中国支持的荒漠化治理项目让昔日荒漠重现绿色,中国参与的节水农业项目帮助当地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冲突爆发的可能。通过维护生态安全保障人类安全的成功实践推动了全球安全治理进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了生态根基。
从全球文明的角度看,中国生态文明实践为重塑全球文明形态提供新范式。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而生态文明正是超越地域与制度界限的文明共识。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于“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二元困境提供了新方向。20年来,中国孜孜不倦的生态文明建设积淀并形成了独特的文明形态,社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生命力。通过全球文明倡议,中国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与各国文明相结合,推动人类文明从“征服自然”向“和谐共生”转变,促进形成“和合与共”的全球文明生态。
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看,中国生态文明实践为改革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9月1日,习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呼吁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在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节点回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早已超越国界,成为推动全球发展、守护人类安全、重塑文明形态、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实践。面对全球生态危机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唯有以落实四大全球倡议为战略引领,打破地域与制度的隔阂,才能共同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中国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推动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与世界各国携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同书写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解放军报》(2025年09月29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