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同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就中古建交65周年互致贺电
首页 > 外交研究 >

上合组织扩员引发的几点思考

来源:世界知识 责任编辑:时畅 发布时间:2025-09-17
上合组织扩员引发的几点思考

李自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经过20多年的历程,上合组织已从最初的六国,发展成为有十个成员国、两个观察员国和14个对话伙伴的“上合大家庭”。此次天津峰会期间,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天津宣言》,将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合并为“上合组织伙伴”,给予老挝伙伴地位。与上合组织成立之初相比,当前上合组织的内外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外部,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国际关系失序、治理机制失效、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在内部,随着成员国增多,成员国间关系复杂化,协调难度增大。上合组织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图为天津之眼摩天轮与城市楼宇灯光交相辉映。

第一,如何定位上合组织扩员后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随着进一步扩员,上合组织成员国异质性更加突出,成员国与西方的关系各不相同,其中一些成员国受到美国制裁,特别是新加入的伊朗和白俄罗斯都与美国关系紧张,但上合组织是为解决内部问题、发展内部合作而成立的,而不是因为有共同的对手或敌人而建立的联盟。因此,我认为上合组织的定位是“非西方但不反西方”,上合组织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努力推动多极化。换言之,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机制与美国的关系,本质上都是多极化与单极霸权、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关系。

第二,如何破解印度加入带来的困扰?有观点称,印度是上合组织的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把上合内部团结炸毁。还有观点说,印度是美国安插在上合组织的“特洛伊木马”。的确,印度加入后降低了上合组织的行动力,很多活动其都不参加,但印度的参与也呈现出积极的一面,其对数字基础设施、传统医疗合作等兴趣很高,提出了多个倡议。实际上,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扩员就意味着协调成本上升,会一定程度影响决策效率,这也是所有多边机制的“通病”。要提高组织的行动力,需要从制度建设入手,给所有成员国立规矩,比如:明确成员国答复上合组织倡议的时间表,过期不答复可视为同意;根据《上合组织宪章》的相关规定,灵活运用协商一致原则;提出终止成员国资格的程序,提高成员国“违约”成本。

第三,如何看待上合组织下一步的扩员?上合组织摒弃了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国家间相处之道,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上合组织的扩大意味着新兴力量的壮大,将加速新旧力量对比的量变积累。关于上合扩员,有过“先做强再做大”和“先做大再做强”的争论。随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美国以更加极端的手段维护霸权,上合组织需要扩大“朋友圈”,在全球和地区治理上发出“上合强音”。未来,扩大和扩员仍是上合组织壮大的“两条腿”,要持续增加上合组织对话伙伴,甚至可以超出欧亚大陆范畴(上合组织观察员国条例和对话伙伴条例并未限定只能是欧亚大陆国家),同时支持部分对话伙伴提升在上合的法律地位,包括直接升格为成员国。

第四,如何看待协商一致原则?有观点认为,协商一致原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组织效率下降。实际上,《上合组织宪章》并未要求事事都需协商一致。应把宪章中一些模糊的内容表述具体化、制度化,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第五,上合组织如何寻找新的利益契合点和增长点?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很好的抓手,我认为上合组织可在以下方向继续发力:扩大教育合作,上合组织大学应“扩员”并增加新专业;减贫合作要从交流经验转向小多边试点项目,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上合减贫模式”;新能源合作要重视标准建设,提高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开展“为上合组织增绿”行动,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合作,给予“绿色产品”优惠和便利。

《世界知识》(2025年第18期)

【责任编辑:时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