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
责任编辑:戚易斌
发布时间:2025-09-1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各国应铭记历史、捍卫和平。二战时期,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付出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80年后的今天,世界再次面临分裂与对抗的挑战。以史为鉴,国际社会应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全球倡议有助于凝聚多边合作共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作者:科斯塔斯·古里亚莫斯(Kostas Gouliamos)
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前校长、202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全球力量平衡,产生了新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二战的爆发,源于纳粹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以及领土吞并和种族迫害政策的多重驱动,战火波及欧洲、亚洲、非洲的广阔土地,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甚至北冰洋。
早在二战全面爆发前,中国就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侵略者无情屠戮中国人民,制造了一系列血腥惨案,其中南京大屠杀被公认为二战期间最严重的战争罪与反人类罪行之一。然而,一些西方人士对此并不熟悉,一些极右翼团体和宣传机构甚至试图歪曲和抹杀这段历史。
但事实就是事实。80年前,正义的世界人民彻底击败了法西斯主义,取得了二战的不朽胜利。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不仅捍卫了自身的民族存续,更为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的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纪念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在全球反法西斯侵略斗争中的重要贡献。事实上,中国的抵抗斗争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战胜法西斯势力和支援欧亚其他战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最终的胜利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战后国际关系奠定了决定性基础。习近平主席今年5月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他指出:“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他还强调,我们要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纪念大会现场放飞鸽子。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今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年后,整个世界仍在为实现可持续和平而奋斗。纵观近现代历史,人类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解决和预防冲突,更迫切需要各方积极促进世界和平、社会进步、跨国合作和国际友谊。
以史为鉴,建设更加光明和平的未来,对所有人都至关重要。当前,世界正处于新的动荡时期和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福祉的中国理念。这一理念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顺应了各国人民对和平、正义和进步的时代呼唤,最大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的团结协作,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对世界上许多人来说,这是对某些国家冷战思维和霸权思想的有力回击。
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全球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些倡议旨在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强调互利合作而非竞争博弈,理应成为国际社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工具。例如,在全球安全领域,中国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提出了20个重点合作方向。
此外,中国还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它与西方的“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不同,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文化交流互动、和谐共存的本质,超越了文明优越感的偏见。中国还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共建了许多“小而美”的项目。这些全球倡议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致力于和平与多边合作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总的来说,大多数国家和世界各地的分析人士都注意到,在全球局势日益复杂和紧张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坚守着对和平的承诺,致力于在国际关系中注入建设性的积极思维,这一努力值得充分肯定。
纵观历史,和平与进步始终是人类的核心追求。21世纪,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合力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年后的今天,国际社会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必须在团结与分裂、合作与对抗之间作出抉择。当人类整体利益面临重大考验之时,这一抉择正检验着所有国家的政治智慧。
声明:本稿图片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各国应铭记历史、捍卫和平。二战时期,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付出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80年后的今天,世界再次面临分裂与对抗的挑战。以史为鉴,国际社会应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全球倡议有助于凝聚多边合作共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作者:科斯塔斯·古里亚莫斯(Kostas Gouliamos)
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前校长、202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全球力量平衡,产生了新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二战的爆发,源于纳粹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以及领土吞并和种族迫害政策的多重驱动,战火波及欧洲、亚洲、非洲的广阔土地,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甚至北冰洋。
早在二战全面爆发前,中国就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侵略者无情屠戮中国人民,制造了一系列血腥惨案,其中南京大屠杀被公认为二战期间最严重的战争罪与反人类罪行之一。然而,一些西方人士对此并不熟悉,一些极右翼团体和宣传机构甚至试图歪曲和抹杀这段历史。
但事实就是事实。80年前,正义的世界人民彻底击败了法西斯主义,取得了二战的不朽胜利。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不仅捍卫了自身的民族存续,更为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的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纪念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在全球反法西斯侵略斗争中的重要贡献。事实上,中国的抵抗斗争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战胜法西斯势力和支援欧亚其他战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最终的胜利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战后国际关系奠定了决定性基础。习近平主席今年5月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他指出:“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他还强调,我们要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纪念大会现场放飞鸽子。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今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年后,整个世界仍在为实现可持续和平而奋斗。纵观近现代历史,人类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解决和预防冲突,更迫切需要各方积极促进世界和平、社会进步、跨国合作和国际友谊。
以史为鉴,建设更加光明和平的未来,对所有人都至关重要。当前,世界正处于新的动荡时期和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福祉的中国理念。这一理念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顺应了各国人民对和平、正义和进步的时代呼唤,最大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的团结协作,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对世界上许多人来说,这是对某些国家冷战思维和霸权思想的有力回击。
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全球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些倡议旨在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强调互利合作而非竞争博弈,理应成为国际社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工具。例如,在全球安全领域,中国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提出了20个重点合作方向。
此外,中国还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它与西方的“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不同,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文化交流互动、和谐共存的本质,超越了文明优越感的偏见。中国还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共建了许多“小而美”的项目。这些全球倡议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致力于和平与多边合作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总的来说,大多数国家和世界各地的分析人士都注意到,在全球局势日益复杂和紧张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坚守着对和平的承诺,致力于在国际关系中注入建设性的积极思维,这一努力值得充分肯定。
纵观历史,和平与进步始终是人类的核心追求。21世纪,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合力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年后的今天,国际社会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必须在团结与分裂、合作与对抗之间作出抉择。当人类整体利益面临重大考验之时,这一抉择正检验着所有国家的政治智慧。
声明:本稿图片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