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一,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海河之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盛大举行。这是中国时隔7年再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也是上合组织发展历程中规模最大的一届盛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天津,共商合作发展大计。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承担着凝聚各方共识、激发合作动能、擘画发展蓝图三项重大使命,引领上合组织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回望2001年6月15日,黄浦江畔,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6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旨在增进睦邻友好、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挑战。上合组织成为首个中国参与创建、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合组织创造性地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观念和搞“小圈子”的老范式,成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24年来,上合组织始终倡导并践行“上海精神”,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天津峰会一致同意接收老挝为对话伙伴,至此,上合组织已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壮大成为拥有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10个成员国、17个上合组织伙伴,共27个国家组成的上合组织大家庭。如今,上合组织成员国人口总数占全球近一半,经济总量接近30万亿美元,已成为全球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和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组织不断推进区域合作,稳步完善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维护成员国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有益探索、积累成功经验,走出一条契合各方需求的区域合作、发展共赢之路。
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同上合组织发展联系起来,同各成员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联系起来,致力于推动上合组织行稳致远。2024年7月,中国接任上合组织2024至2025年轮值主席国,提出“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的口号,围绕“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这一主题,推动110项主席国活动落地实施,有力促进了上合组织国家间的“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推动上合组织在深化各领域合作和完善组织运作机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在刚刚结束的天津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推动上合组织更好发展、惠及上合组织大家庭其他成员的一系列务实举措,从计划在有需要的成员国实施1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到从明年开始实施上海合作组织博士生创新培养计划;从未来5年在成员国建设10所“鲁班工坊”,到提供1万个人力资源研修培训名额;从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到同各方共同建设好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从落地“四个安全中心”到做出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政治决定,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展现出中国推动上合组织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也将有力维护地区和平安宁、促进上合组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天津峰会的最重要成果,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主张“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全球治理倡议是习近平主席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后提出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既是中国建设性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新思考新主张,也是上合组织在全球治理领域对“上海精神”的最有力弘扬和发展;既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视野和世界胸怀,也彰显上合组织大家庭的开放心态和为人类发展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积极意愿。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理念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上合组织成立宣言和组织宪章精神一脉相承,是上合组织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捍卫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贡献的“上合力量”,展现的“上合担当”。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充分体现出上合组织大家庭越是在困难时刻,越能秉持和平初心、共赢信心的坚定,展现面对乱云飞渡“敢为天下先”的执着,以及秉持公道、笃行大道、合作共赢、造福民生的坚毅。展望未来,上合组织将继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朝着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目标奋勇前行,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全球南方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