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同列支敦士登摄政王储阿洛伊斯就中列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首页 > 外交研究 >

人民至上:中国减贫经验为全球南方提供借鉴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5-08-28
人民至上:中国减贫经验为全球南方提供借鉴

安璐、罗慧芳,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的减贫经验举世瞩目。中国是全球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和持续贡献者,从摆脱贫困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云南怒江等为代表的实践案例是最生动、最鲜活的中国减贫故事。

习近平主席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减贫实践与成就,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减贫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奉行人民至上,提供核心理念指引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中国减贫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白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白俄罗斯前副总理阿纳托利·托济克认为,中国真正关心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和平发展与福祉。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发起了人类历史上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攻下了消除贫困的堡垒,这是全人类的典范,也是对消除极端贫困和多维贫困的人类总体使命的巨大贡献。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认为,中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决心、诚心和政治意愿,这是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缩小了城乡差距,最重要的是,它让人民过上了幸福、光明、繁荣的生活。印度“新南亚论坛”创始人、前印度总理顾问苏廷德拉·库尔卡尼高度赞扬中国减贫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认为中国真正做到了“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包括印度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应学习中国经验、重视多边合作,为全人类发展作出贡献,最终实现不让任何一个贫穷国家掉队的宏伟目标。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也提出,中国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让农民当家作主,他们是决策者、建设者、参与者与受益者,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

二、坚持多措并举,开辟多元发展路径

中国依托地区资源禀赋推行产业融合发展,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时依托数字技术产业嵌入与升级,开辟联农带农富农新路子,为世界减贫治理提供丰富案例。

(一)推进产业融合,因地制宜探索富农增收新路径。云南怒江州实施稳定一产、升级二产、融合三产策略,以农文旅融合打造全产业链,最大范围、最大程度惠及群众,为当地农民摆脱贫困走出一条致富路。保加利亚驻华大使安德雷伊·特霍夫认为,农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与云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化与民族多元性的资源禀赋高度契合,未来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进国家间人文交流,创设更多和平发展的共同议题。北马其顿驻华大使萨什科·纳赛夫认为,云南的成功案例表明,农文旅融合发展既需要全球思维,又需要本地行动,更需要作出改变的意愿。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教授、国际贸易与金融协会理事会理事蓬佩奥·德拉·波斯塔强调应发展地区经济的独特性,认为云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以及创新性措施,带动农文旅经济高投入、高产出、高发展的良性循环。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印度尼西亚语教研室外籍专家汉迪·尤尼亚多认为,中国在农业、文化、旅游与数字融合方面走出了新路,为解决贫困与不平等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为印度尼西亚提供了宝贵借鉴。

(二)实现绿色兴农,多管齐下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云南省怒江州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同时注重农村生态保护,让绿色成为怒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中心理事长许庆琦引用中国古语“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并存,认为乡村振兴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既要提升乡村经济水平,也要保护“绿水青山”,实现可持续发展。巴西中巴绿色生态合作领域专家、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道格拉斯·德·卡斯特罗认为,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中国有丰富的实践,例如中国提出绿色“一带一路”以回应共建国家对环境问题的担忧。未来,中国可与拉美携手推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促进生态恢复,提高粮食安全,建设更有韧性的农村经济。北京中拉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立朝认为,绿色经济是中拉乡村振兴的共同语言,中国通过出口绿色科技产品、合作建厂和科技创新等方式,助力拉美绿色经济发展。未来,中拉在绿色乡村振兴领域具有广阔合作空间。

(三)发展数字经济,提质增效开辟乡村振兴新引擎。中国借助数字技术突破地理限制、赋能产业革命,将本地产品融入外部大市场链条,同时助力当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厄瓜多尔前交通和公共工程部部长赫克托·比亚格兰·西佩达认为,中国开创的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金融服务有效赋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国的农业,尤其是拼多多的多多农园、阿里巴巴的数字乡村倡议等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样板值得我们学习。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主任武雅斌认为,数字技术是乡村振兴的破局之器,中国的核心经验之一就是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打破地理隔阂,更能将偏远地区转化为全球价值链的活跃节点。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红岩认为,数字力量赋能乡村振兴能够助力减贫成果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进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独有的中国智慧。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全球减贫续作贡献

中国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世界人民谋发展。中国的减贫成就不仅提振全球南方国家抗击贫困的信心,更通过务实合作、项目投资等方式,直接推进贫困国家与地区减贫进程。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强调,面对减贫事业,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在各国携手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坚持乡村发展的重要位置,让农村人口、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机遇,共迎美好未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认为,减贫治理是全球性挑战,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对全球减贫事业和人类发展进步的重大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认为,中国政府把人类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政策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强有力、精准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向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告诉世界中国可以做到,其他相似的国家也可以做到。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而且为世界上面对同样问题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树立了榜样。中非中小农协会(加纳)副主席卡菲·塞克波提出,中国已经完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在减贫过程中扩大了贫困人口共享资源的可能性和可及性,中国模式是有效的、成功的,是非洲和其他面临相似难题的国家所需要的。中国不仅取得了发展,而且有意愿带领全球南方国家一起发展,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诸多机遇,非洲国家应更多向中国学习。南非林波波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南非公共管理协会主席戈塔索·布鲁利斯·谢伊强调本土知识对于消除贫困的重要性,表示中国减贫成就充分证明,贫困的消除需要充分尊重国情,还需要摆脱西方话语体系,并重塑本土发展知识体系与价值链。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刘翔介绍了中交集团支持全球减贫事业的具体案例,表示通过为全球15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基础设施服务、助学计划和生态保护行动,让中国减贫经验惠及世界,绘就全球发展的美好新图景。

时至今日,消除贫困依然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减贫经验作为全球发展故事中最壮美的篇章之一,不仅提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信心,而且能提供有效的理念指引、丰富的路径选择和直接的帮扶合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中国将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让更多中国经验惠及发展中国家,携手全球南方共创美好未来。

(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

【责任编辑: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