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同列支敦士登摄政王储阿洛伊斯就中列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首页 > 外交研究 >

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世界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5-07-31
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世界

金晨祎,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7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强调践行多边主义对中欧关系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得到欧盟领导人高度赞同。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变局和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欧对多边主义的郑重承诺将为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

多边主义是时代所需

纵观历史,多边主义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突破“丛林法则”、化解矛盾分歧、增进协调合作的不懈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多边机制蓬勃发展,多边主义在各领域得到充分践行并取得丰硕成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源源动力,其跨越时代的价值熠熠生辉。

当前,多边主义来到了关键路口。一方面,各种全球性挑战和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多边主义提供破解难题的有效方案。另一方面,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汹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大举回潮,尤其是美国滥施关税、无理毁约、肆意“退群”,国际多边机制遭受猛烈冲击。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维护多边主义、引领多边合作的坚定力量。

如何坚守多边主义正道,是包括中欧在内的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回答好这一课题,关乎中欧各自人民福祉和发展前途,更是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所应体现的远见和担当。

中欧是践行多边主义的建设性力量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都是主张多边主义、倡导开放合作的建设性力量。中欧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都主张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都主张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回顾中欧半个世纪的交往,双方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多边协调合作,多边主义成为双方重要共识。

其中,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正是中欧践行多边主义的生动缩影。自2005年建立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以来,中欧共同维护国际气候治理体系,围绕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开展务实合作,取得大亚湾核电站、希腊色雷斯风电场、德国德伦太阳能园区等标志性合作成果。在《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之际,双方在本次领导人会晤期间共同发表了《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强调绿色是中欧合作的鲜明底色,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发挥引领作用做出七点承诺。

时值全球气候治理的“多事之秋”,中欧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意愿和联合行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经世界气象组织确认,2024年成为1850年有相关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巴黎协定》提出的1.5摄氏度控温目标岌岌可危。然而,特朗普政府再度退出《巴黎协定》,严重损害国际气候合作凝聚力。中欧在此时发表联合声明,直面全球气候治理的痛点难点,积极承担气候治理责任,以实际行动维护气候多边进程,及时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于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缺失的担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表示,欢迎中国和欧盟承诺加强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全球公正转型。

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实践证明,中欧在践行多边主义的道路上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应当在中欧关系的新篇章中展现更大作为。

共同维护国际规则秩序。中欧要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起来的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捍卫国际公平正义;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更紧密开展经贸合作,坚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做国际产供链稳定的中流砥柱。

共同坚持和平解决争端。中方愿做应对热点问题的稳定力量,一贯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主张劝和促谈,倡导标本兼治。中欧要在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对话、增进了解互信,携手探寻政治解决之道。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欧要积极落实《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中的相关承诺,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取得成功。双方应重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潜藏风险,加强政策沟通和务实合作,为填补治理空白凝聚共识合力。

中欧同为国际社会中的“大个子”,应当以大担当应对大变局,以大作为破解大难题。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中欧要珍惜战略共识,深化务实合作,勇于开拓进取,共同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让多边主义成为人类前行道路上常亮不熄的火炬。

(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

【责任编辑: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