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
首页 > 外交研究 >

为促进“大金砖合作”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5-07-11
为促进“大金砖合作”贡献中国力量

张玉环,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2025年7月6日至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此次会晤是新成员国印度尼西亚和10个伙伴国加入金砖国家后举行的首次峰会,各方发表了一系列成果文件,标志着“大金砖合作”迈出坚实步伐。成立近20年来,金砖合作机制已经成为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平台。中国作为金砖国家重要成员,始终致力于推动金砖合作走深走实、推动全球南方团结振兴,为深化“大金砖合作”贡献坚实力量。

以金砖精神引领“大金砖”。金砖合作机制从最初的金融投资概念,逐步发展为松散的新兴经济体对话平台,再到今天成为涵盖11个成员国和10个伙伴国的全球南方“第一方阵”,其发展动力离不开成员国对共同价值理念的追求。中国对金砖精神的提炼总结也为凝聚成员国合作共识、巩固金砖伙伴关系发挥了思想引领作用。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首次提出,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这一精神突出金砖合作机制不搞封闭排他,成员国以建设性方式推动多边体系改革,使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和包容的方向发展,还强调成员国要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汇合点,反对零和博弈、赢者通吃,致力于实现互利共赢。

金砖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并逐渐得到成员国的认同和支持,成为引领金砖合作的思想支柱。2022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指出,金砖国家秉持互尊互谅、平等相待、团结互助、开放包容、协商一致的精神,互信不断增强,互利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不断密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这是金砖精神首次写入会议宣言。202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约翰内斯堡宣言》强调,我们重申对互尊互谅、主权平等、团结民主、开放包容、深化合作、协商一致的金砖精神的承诺。今年金砖精神再度写入领导人会议宣言。在金砖实现历史性扩容的背景下,金砖精神将持续以开放包容弥合成员国之间的现实差异、以合作共赢取代传统结盟政治和零和博弈,引领金砖成员在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际秩序、促进全球发展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以务实合作赋能“大金砖”。中国持续在金砖合作机制下推进经济务实合作、政治安全合作和人文交流合作,完善经济、政治、人文并驾齐驱的“三轮驱动”格局,特别是2024年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宣布中方支持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八项务实举措,进一步拓展了“大金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夯实了“大金砖合作”的四梁八柱,有力助推金砖合作提质升级。

从厦门会晤上中国提出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并启动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工业能力中心等合作平台,到成立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从主导创办新开发银行以及金砖应急储备安排等以提升全球南方话语权和影响力,到联合全球南方国家发起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从举办金砖国家媒体高端论坛、电影节等活动到建立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等,一系列契合时代潮流的倡议和举措为“大金砖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李强总理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中提出,中方将建立中国—金砖国家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还将设立金砖国家新工业“金鹭”卓越奖学金,帮助金砖国家培养工业、通信等领域人才。中国将持续以务实行动促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整体竞争力。

以机制建设壮大“大金砖”。金砖国家人口已占全球近一半,经济总量占比超三成,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是国际事务中一支积极、稳定、向善的力量。中国大力推进金砖合作机制建设,为深化全球南方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一方面,支持金砖合作机制成员扩容。2017年厦门会晤期间,中国首创“金砖+”模式,首次邀请墨西哥、埃及、几内亚等非金砖国家参与对话,为全球南方国家加入金砖合作机制提供路径。该模式已成为金砖扩容的基础框架,随着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的加入,金砖成员增至11国,伙伴国也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推行包容性制度设计。在中国大力支持下,金砖合作机制于2015年成立新开发银行,这一新型国际金融机构采取五个创始成员均分股权和投票权的创新分配方案,体现了金砖合作机制的包容性,对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一直是金砖合作机制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理念创新引领、务实合作举措和机制建设等,为促进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努力将金砖合作机制打造为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主渠道。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将继续秉持金砖精神,同金砖伙伴携手努力,弘扬共同价值、维护共同利益、促进联合自强,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携手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

【责任编辑: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