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2015年,由中国倡议设立、57国共同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正式成立。10年来,亚投行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丰硕成果:成员数量从57个增加至110个,覆盖世界81%的人口和全球65%的GDP,审核批准超300个项目,融资总额超600亿美元,带动超2000亿美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惠及38个亚洲域内外成员。作为全球新型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为促进地区和全球互联互通及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作用,也为国际多边合作树立新典范。
作为亚投行的倡建国、重要股东、总部东道国和发展伙伴,中国为推动亚投行业务发展壮大,打造“专业、廉洁、高效”的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作出积极贡献,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亚投行在促进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成就斐然,书写了将发展议题置于国际合作突出位置的生动实践。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泛安全化”“泛意识形态化”抬高全球发展成本、弱化发展议程地位。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对发展的渴望和追求也没有变,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2024年,亚投行跨境互联互通项目金额占比达33%。截至2024年底,亚投行支持的交通基础设施超5.1万公里,惠及超4.1亿人口;支持的能源领域项目每年可减少近3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项目不仅促进国家间跨境硬联通,更推动规则标准软联通和民心相通,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的公共产品。亚投行在提供增量资金的同时,也通过提供知识、技术、发展理念为成员国赋能。
亚投行在赋能“全球南方”发展上成绩尤其亮眼,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供了重要平台。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全球发展援助资金规模明显下降,“全球南方”国家经济振兴繁荣的外部环境遭遇更多挑战。在传统的多边开发机构中,“全球南方”国家的决策权和声音往往处于边缘地位。而亚投行是目前全球唯一以发展中国家为大股东、发达国家是小股东的多边开发机构,因而更注重以投资赋能发展中国家成长。亚投行的项目除了聚焦亚洲,还主要分布在非洲、拉美等地区,有力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发展转型、区域一体化等。亚投行致力于推动“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议程,推动围绕数字、科技等领域的基建项目,有利于缩小全球发展鸿沟。
亚投行在坚定践行多边主义上卓有成效,为推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作出表率。多边主义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理念基础,但霸凌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流加剧了多边合作的挑战。亚投行的发展成果印证了多边主义的旺盛生命力:其合作伙伴范围广泛,涵括世界银行集团、亚洲开发银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和开发伙伴、私营部门等;其机构精干、员工背景多元,不到700名员工来自超70个国家;其工作方式开放包容,发展中成员与发达成员、大股东和小股东协力共事,以共识为导向开展合作。作为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已成为促进各方共识、凝聚各方合力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亚投行开业仪式上曾指出,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具有重大意义,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亚投行的成功证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模式能够为全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亚投行必将为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全球化作出更大贡献。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