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
首页 > 外交研究 >

经贸合作推动中非现代化进入“快车道”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5-06-18
经贸合作推动中非现代化进入“快车道”

李晓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6月11日,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部长级会议在湖南长沙举行,习近平主席向会议致贺信,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战略指引。随后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于6月12日至15日在长沙成功召开,会议推动签约项目176个、金额113.9亿美元,较上届签约项目数量增长45.8%。在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横行,全球贸易充满不确定性背景下,中非经贸合作以务实举措引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进入“快车道”,为全球南方团结合作增添新动力,为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经贸合作是中非合作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落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以及中非携手实现“六个现代化”和“十大伙伴行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中非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中非经贸合作不断提质升级、焕发活力。首先,贸易规模跨越式增长。中国对非洲进出口总值从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初的不足1000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24年的2.1万亿元人民币,累计增长超20倍,年均增速达14.2%。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其次,贸易结构显著优化。非洲对华出口由单一矿产资源为主向矿产与农产品并重转变,中国已成为非洲农产品出口第二大目的地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在中国对非洲出口类别中的比重快速增长。此外,中非经贸模式不断创新,正朝着多元化、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升级,绿色产业、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领域正成为中非经贸合作新增长点。第三,产业链融合持续深化。中非在资源禀赋及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化优势,推动中非产业结构相互补充、优化升级。一方面,非洲是中国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的关键来源地,以及中国工业制成品的重要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凭借丰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在非洲建设经贸合作区,深度参与并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存量达421.2亿美元,近33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5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经营。

作为中非关系的“晴雨表”,中非经贸合作焕发的蓬勃活力,从根本上源于中非双方高水平的战略互信、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多层次平台的坚实保障。首先,战略互信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政治引领。当前中非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为经贸合作持续提质增效提供了政治引领。其次,中国坚定践行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以实际行动真心实意支持非洲自主发展。最有力例证便是承诺对53个非洲建交国100%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以最大诚意敞开中国市场大门,为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非经贸注入强劲新动能。此外,多平台建设与贸易便利化措施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长效制度支撑。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引领中非经贸合作进入快速、全面、稳定发展的新阶段,自2019年以来,中非经贸博览会已成为最重要的国家级对非经贸合作平台。中国同22个非洲国家签署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同18个非洲国家签署22份农产品输华议定书,从制度层面为中非经贸长远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在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背景下,本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成功举行更显弥足珍贵,其意义远超经贸范畴。对中非关系而言,作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的关键一环,“贸易繁荣伙伴行动”成效卓著。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清单》显示,中非贸易总额实现跃升、非洲优质产品对华出口渠道拓宽、非洲产品对华准入扩大、中非电商合作深化,共同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提质增效,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提供坚实物质动力,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增添全新动能。对全球南方合作而言,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树立起全球南方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的标杆,必将有力激发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自主发展的群体力量,引发全球南方现代化热潮。对国际经贸秩序而言,中非以经贸务实合作,践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以《中非维护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长沙宣言》,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为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

【责任编辑: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