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
责任编辑:戚易斌
发布时间:2025-05-09
中欧建交50年来,欧盟和中国都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双方建立了坚实的互利关系,双边贸易和人文交流显著增加。面对当前新的国际形势,尤其是美国单边主义威胁,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欧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中欧应超越分歧,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引领低碳转型,为世界注入稳定力量。
作者:高大伟(David Gosset)
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
今年是欧盟与中国建交5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值得我们纪念和深思。1975年的世界和今天大不一样,当时的欧洲共同体还没有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欧盟,中国也还没有开启改革开放的变革之旅。冷战的紧张局势主导着全球舞台,各国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产生了分裂。
在过去的50年里,欧盟和中国都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欧盟经历了扩张和一体化进程,在和平、民主和繁荣的共同愿景下,将27个成员国聚集在一起。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数亿人摆脱了赤贫,并成为全球事务的核心参与者。欧盟与中国之间发展了坚实的互利关系,双边贸易额呈指数级增长,旅游、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人文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欧建交50周年,为双方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庆祝半个世纪以来卓有成效的合作和取得的成就。然而,最有意义的纪念方式不是仅仅回顾过去,而是还要展望未来。纪念的意义不应止于铭记,而应在于深思与进取。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此时此刻,欧盟与中国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双方关系如何传承,更重要的是未来如何共同缔造新的历史篇章。
当前国际形势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世界不再因冷战而分裂,但它仍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从气候变化到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从数字化转型到经济不平等。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是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在一些关键的全球性问题上采取了尤为强硬的立场。在他的领导下,美国退出了多边机构,背弃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还发动了一场足以扰乱全球商业秩序的激烈贸易战。这些行为动摇了国际合作的基础,让全球治理体系充满变数。
美国似乎认为,它不仅有权单方面主导全球事务,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这种主导权。特朗普在3月6日向国会发表讲话时口出狂言称,美国可能成为“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具统治力的文明”。这一言论背后反映出的傲慢程度堪称危险。
美国政府没有认识到,在当今紧密相连的世界中,权力不再是单极的。全球进步有赖于多边主义、相互尊重和国际合作。美国高估了自身实力与所谓的“例外主义”,却低估了其他主要全球力量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尤其是欧盟和中国。
4月30日,一名参观者与唐代仕女妆造的中方参展人员在法国巴黎博览会上合影。新华社发 曾宪平 摄
欧盟和中国既面临着责任,也面临着机遇。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全球行为体,双方应该挺身而出,维护并改革多边主义体系。中欧伙伴关系有助于重建对国际机构和国际规则的信心,特别是在这些机构和规则受到威胁的时候。双方合作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键领域是气候变化。双方重申了对《巴黎协定》的承诺,双方可以共同引领全球努力,向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转型。
此外,欧盟和中国还必须共同努力,强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功能,对它进行现代化改造。全球贸易需要一个公平和基于规则的体系才能蓬勃发展,因此世贸组织必须得到振兴,确保它能有效应对当前的经济现实。世贸组织要提高透明度、可执行性和包容性,欧盟和中国应支持这样的改革,进而助力重振全球贸易,促进共同繁荣。
在次背景下,即将于7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庆祝中欧建交50周年的盛会,也是为双方未来合作方向定调的平台。本次峰会或将被载入史册,不仅因其里程碑意义,更在于它有望为未来数十年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与可持续繁荣凝聚战略共识。
事实上,特朗普的傲慢正在形成一个全球领导力真空,而中欧完全有能力填补这个真空。真正的领导力不是追求绝对的统治地位,更不是制造对立与分裂。相反,真正的领导力是一种吸引力和向心力,以真正的建设性和包容性为基础,以共同的使命感为指导。领导力的合法性并非源于胁迫,而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尊重与信任。
当今世界需要和平稳定、远见卓识和共同领导。欧盟和中国通过持续接触与合作,可以成为推动积极变革的力量。中欧可以通过实践证明,即使身处变乱交织的时代,我们仍可以跨越文化和政治差异,共同努力建设更美好的未来。中欧建交50周年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纪念,也是对未来行动的号令。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中欧必须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构建面向未来的共同愿景。他们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不仅对中欧人民,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更加重要。中欧在坚持相互尊重和多边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加强建设性对话,必将在构建更加和平、繁荣、可持续的全球未来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声明:本稿图片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欧建交50年来,欧盟和中国都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双方建立了坚实的互利关系,双边贸易和人文交流显著增加。面对当前新的国际形势,尤其是美国单边主义威胁,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欧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中欧应超越分歧,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引领低碳转型,为世界注入稳定力量。
作者:高大伟(David Gosset)
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
今年是欧盟与中国建交5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值得我们纪念和深思。1975年的世界和今天大不一样,当时的欧洲共同体还没有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欧盟,中国也还没有开启改革开放的变革之旅。冷战的紧张局势主导着全球舞台,各国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产生了分裂。
在过去的50年里,欧盟和中国都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欧盟经历了扩张和一体化进程,在和平、民主和繁荣的共同愿景下,将27个成员国聚集在一起。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数亿人摆脱了赤贫,并成为全球事务的核心参与者。欧盟与中国之间发展了坚实的互利关系,双边贸易额呈指数级增长,旅游、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人文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欧建交50周年,为双方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庆祝半个世纪以来卓有成效的合作和取得的成就。然而,最有意义的纪念方式不是仅仅回顾过去,而是还要展望未来。纪念的意义不应止于铭记,而应在于深思与进取。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此时此刻,欧盟与中国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双方关系如何传承,更重要的是未来如何共同缔造新的历史篇章。
当前国际形势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世界不再因冷战而分裂,但它仍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从气候变化到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从数字化转型到经济不平等。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是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在一些关键的全球性问题上采取了尤为强硬的立场。在他的领导下,美国退出了多边机构,背弃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还发动了一场足以扰乱全球商业秩序的激烈贸易战。这些行为动摇了国际合作的基础,让全球治理体系充满变数。
美国似乎认为,它不仅有权单方面主导全球事务,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这种主导权。特朗普在3月6日向国会发表讲话时口出狂言称,美国可能成为“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具统治力的文明”。这一言论背后反映出的傲慢程度堪称危险。
美国政府没有认识到,在当今紧密相连的世界中,权力不再是单极的。全球进步有赖于多边主义、相互尊重和国际合作。美国高估了自身实力与所谓的“例外主义”,却低估了其他主要全球力量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尤其是欧盟和中国。
4月30日,一名参观者与唐代仕女妆造的中方参展人员在法国巴黎博览会上合影。新华社发 曾宪平 摄
欧盟和中国既面临着责任,也面临着机遇。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全球行为体,双方应该挺身而出,维护并改革多边主义体系。中欧伙伴关系有助于重建对国际机构和国际规则的信心,特别是在这些机构和规则受到威胁的时候。双方合作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键领域是气候变化。双方重申了对《巴黎协定》的承诺,双方可以共同引领全球努力,向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转型。
此外,欧盟和中国还必须共同努力,强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功能,对它进行现代化改造。全球贸易需要一个公平和基于规则的体系才能蓬勃发展,因此世贸组织必须得到振兴,确保它能有效应对当前的经济现实。世贸组织要提高透明度、可执行性和包容性,欧盟和中国应支持这样的改革,进而助力重振全球贸易,促进共同繁荣。
在次背景下,即将于7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庆祝中欧建交50周年的盛会,也是为双方未来合作方向定调的平台。本次峰会或将被载入史册,不仅因其里程碑意义,更在于它有望为未来数十年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与可持续繁荣凝聚战略共识。
事实上,特朗普的傲慢正在形成一个全球领导力真空,而中欧完全有能力填补这个真空。真正的领导力不是追求绝对的统治地位,更不是制造对立与分裂。相反,真正的领导力是一种吸引力和向心力,以真正的建设性和包容性为基础,以共同的使命感为指导。领导力的合法性并非源于胁迫,而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尊重与信任。
当今世界需要和平稳定、远见卓识和共同领导。欧盟和中国通过持续接触与合作,可以成为推动积极变革的力量。中欧可以通过实践证明,即使身处变乱交织的时代,我们仍可以跨越文化和政治差异,共同努力建设更美好的未来。中欧建交50周年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纪念,也是对未来行动的号令。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中欧必须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构建面向未来的共同愿景。他们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不仅对中欧人民,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更加重要。中欧在坚持相互尊重和多边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加强建设性对话,必将在构建更加和平、繁荣、可持续的全球未来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声明:本稿图片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