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阐释评论

开辟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前景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戚易斌 发布时间:2025-04-11

张玉环,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指出,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以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战略支撑,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携手地区国家共同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顺应周边国家人民追求美好未来的呼声愿望。一段时间以来,地缘冲突延宕升级、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在这样的背景下,周边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了各国人民期盼共创美好未来的最大公约数,越来越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生命力、感召力。中国同地区大国之间不断增信释疑,已同周边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等迈出坚实步伐。中国持续深化同地区国家睦邻友好、深入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得到广泛赞誉和积极支持。

凝聚中国与周边国家共谋地区和平的重要共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倡导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反对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反对恃强凌弱的强权霸道,彰显了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守和践行。在这一理念引领下,中国积极推动政治解决朝鲜半岛、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国与周边国家同舟共济,共同打造全球安全倡议实验区,走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面对冷战思维回潮、一些国家加紧构建地区军事同盟等挑战,中国呼吁地区国家独立自主、团结自强,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中国致力于同周边国家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发扬万隆精神,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争端,营造各国共享安全新局面。

开辟中国与周边国家共促繁荣发展的崭新范式。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与区域合作机制在周边地区逐步落地并走深走实,中国持续向周边国家分享开放合作新机遇,不断开辟共促繁荣发展的新范式。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周边国家共同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目前已同周边25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是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合作硕果累累,有效助力周边国家发展,为地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后,得到周边国家积极响应,同周边国家打造全球发展倡议先行区,建设更加平等均衡普惠的发展伙伴关系。此外,中国还推动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积极为有关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赋能增效。

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中国将继续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坚持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与周边国家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解放军报》(2025年4月11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