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腾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既关乎两国人民切身利益,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当前,两国关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是对立对抗,还是对话合作?是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昭示我们,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一个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期待。”如何以超凡的战略智慧和政治勇气,走出一条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是摆在两国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国始终是中美关系的理性之锚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的交往史,在重大关键的历史时刻,中国始终以战略定力和政治智慧担当双边关系的理性锚点。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以超越意识形态分歧的非凡远见卓识,作出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决定,向尼克松总统发出访华邀请,打破了两国关系长达22年相互隔绝的坚冰。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随后邓小平访美,以超常的勤勉、超凡的外交才能、出色的个人魅力在大洋彼岸掀起了“邓旋风”,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过去46年来,中美关系历经不少风雨,中国始终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中美关系,以开放姿态和包容胸怀推动对话与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化解危机,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近年来,美国推行对华遏制打压政策,使中美关系陷入低谷,面临严峻挑战。对此,中国对美政策始终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身体力行,通过元首外交为中美关系校准航向,深刻总结中美关系发展的经验启示,提出两国应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探索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两国关系实现了止跌企稳。在2025年1月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表示愿推动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进展,这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战略眼光、宽广胸怀和责任担当。
中美关系困局源于美国错误对华认知
当前中美关系的困局,根源在于美国出于自身政治需要,对中国的走向和政策作出了严重误判和歪曲解释,其本质是美国对华认知的两重错位:将中国的制度道路和发展模式歪曲为冲击美西方民主的“洪水猛兽”,将中美关系误读为必然陷入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霸权竞争。从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国家”,到拜登政府将中国定义为唯一既有意图又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对手,美国通过全政府、全社会、全领域的对华战略调整,系统性地破坏了两国建交以来以合作为主导的关系形态。
面对美国的遏压与围堵,中国一再强调,战略认知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必须扣好的“第一粒纽扣”。中美两个大国打交道,第一位的是树立正确的战略认知,首先要回答好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这个管总的问题。如果把对方视为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和步步紧逼的威胁,必然加剧臆想症、焦虑症、恐惧症,最终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从1979年到2024年,两国贸易额从不足25亿美元增至近6900亿美元,各领域交往与合作空前密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和命运共同体。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完全可以在竞争中相互成就,在发展中共同繁荣。中国从不赌美国输,从不干涉美国内政,也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乐见一个自信开放、发展繁荣的美国。同样,美国也不要赌中国输,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停止对华经贸打压,积极正面看待中国的发展,欢迎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
探寻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关系要放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人类进步展现担当。80年前,中美两国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并肩奋战,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并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80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再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它关乎14亿中国人民的现代化进程,关乎3.4亿美国民众的福祉,更关乎80亿人类的前途命运,双方应当共同致力于走出一条既有利于两国、又造福世界的正确相处之道。
一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筑牢政治互信根基。作为两个国情不同的大国,中美难免会有些矛盾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的四条红线以及中美关系最重要的防护栏和安全网,不容挑战。其中,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美方须慎重处理,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双方可以建立常态化战略沟通机制,通过元首外交、高层磋商、专门工作组等渠道保持接触、增进理解、培育互信,避免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战略误判。
二是以互利共赢为动力,打造经贸合作新引擎。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合作空间仍然广阔。当前,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是美国大部分州的前三大出口市场和美国企业的主要投资目的地,这一事实没有因为美国的贸易战和关税战而发生变化,也表明美国对华经贸打压损人不利己。中美应通过平等协商妥善处理经贸分歧,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划定经济活动和国家安全之间的边界,在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领域制定共同标准、避免恶性竞争,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开展次国家层面的对话与合作。面对以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标志的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浪潮,两国更应展现负责任态度、引领精神和大国担当,做大合作蛋糕,让科技进步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三是以和平共处为底线,构建安全风险防火墙。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都将在这个星球上长久存在下去,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乃至世界面临的问题,冲突对抗的后果更是谁都不能承受的。两军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稳定器,不能沦为大国竞争的牺牲品,应保持常态化接触,建立和维护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热线机制。中美可以设立“战略安全对话”机制,定期磋商两国两军关心的重要和敏感问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还在防扩散、反恐、斡旋地缘冲突等问题上肩负特殊责任,应持续加强对话,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四是以人文交流为纽带,架设“民心相通”高架桥。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美国对华战略调整、新冠疫情等影响,两国民众对彼此的正面看法均显著下降,致使人文往来的频度和数量下滑,严重阻碍了双方形成全面、准确、理性的相互认知。不过,两国数十年友好往来的基础还在,各界对于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愿望仍然强烈。在此背景下,美方应当停止操弄中国议题,停止给两国正常交流架墙设限,与中方一道共同重建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
中美关系的本质,从来不是“谁战胜谁”,而是如何“共同创造”“共同演进”。2025年,是中国“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也是美国新政府执政的起步之年,中美应当携起手来,以理性驾驭分歧,用合作替代对抗,共同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有利于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照亮两国关系新航向和人类文明新前景。(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