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同印度总统穆尔穆就中印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首页 > 外交研究 >

专家:中美关系增复杂变量,中方已做好应对准备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责任编辑:戚易斌 发布时间:2025-03-19
专家:中美关系增复杂变量,中方已做好应对准备

记者:张若梦 吕依依

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接受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专访。

特朗普政府上台近两个月以来,美国对华动作频繁,包括升级关税战、修改“美台关系事实清单”、大搞地缘拉拢等,为中美关系乃至世界格局增添复杂变量。近日,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接受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专访,分享了他近期对中美关系的多维度观察。

对华政策强硬却充满不确定性

特朗普再度上台近两个月以来,延续了其上一任期的对华方针,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政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政和西半球事务上,涉华问题则相对后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强硬态势有所缓和。赵海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目前呈现两大特点:一方面,通过加征关税等方式展示强硬立场;另一方面,在具体操作层面缺乏明确的规划,原因在于特朗普本人对政策的主导权增强,其内阁中的鹰派成员在实际操作中较为谨慎,往往等待特朗普的最终指示。

此外,特朗普政府内部的混乱状态导致其对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例如,近期美国国务院网站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述变动,引发中方严重关切。赵海认为,这种行为可能是低级别官员的个人操作,而非特朗普政府的整体战略意图,“在网站内容改变之后,美国务卿鲁比奥并没有出来澄清或确认,更不要说特朗普在被问到台湾问题时,甚至不作任何表态。”然而,若此类事件频发,则可能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并增加台湾问题的复杂性。

事实证明,美国国会在反华议题上走得比政府更远,而且更极端更危险,尤其在台湾问题、贸易投资和科技发展上。这些人想走到和中国“脱钩”、甚至敌对的立场上去。赵海指出,对于美国现阶段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敌意,中方要提高警惕,“但是我们已经今非昔比,不必过分担心他们耍任何小手段。”

欲经济“纠偏”却“甩锅”中国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逻辑和动机是什么?赵海表示,特朗普并非“反华”,而是基于经济利益和国内政治立场,认为美国战后自由派过度开放市场、实行低关税等政策导致制造业流失,而中国在产业转移和科技崛起中抢走了本应属于美国的“午餐”。因此,特朗普希望通过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政策为美国经济路径“纠偏”,推动制造业回流并减少贸易逆差。同时,美国国内面临贫富分化、政治极化和种族冲突等问题,需要寻找“替罪羊”和外部敌人以维护内部稳定,进而让精英群体继续统治国家。中国成为理想的“靶子”,被污名化并被“甩锅”。特朗普顺应了这种意识形态。然而,这种短视的行为注定无法解决美国国内的结构性矛盾。

赵海认为,当前中美关系再次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未来的走向需要美国政客作出明智的选择。值得强调的是,中方早已向国际社会清晰阐明了立场:中美交往应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在这一原则基础上发展中美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但美国政客若一味沉湎于美国自身利益和霸权地位,恐怕只有让现实给他们上一课,才能让他们回归理性。”

欲“重返亚太”却受多重制约

长期以来,华盛顿内部有一种共识,即应将美国的战略资源聚焦于亚太地区对中国施压,也就是所谓的“重返亚太”战略。赵海表示,战略是一回事,能不能落实战略是另一回事。对于本届特朗普政府而言,“重返亚太”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多重制约和挑战。

首先,美国难以实现战略聚焦。目前看,乌克兰危机短时间内不会结束,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将持续存在,全球的很多地缘政治热点还会持续爆发。美国作为所谓“全球领导者”,不得不分散精力和资源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态,难以按照自己意图“转向亚太”。其次,亚太国家不愿追随。“重返亚太”战略使地区国家感到十分不安,像东盟国家、东北亚国家普遍不愿卷入中美对抗。以东盟为例,尽管拜登政府曾力推“印太经济框架”(IPEF),但事实证明,东盟国家跟美国“玩了个寂寞”。这些国家最后既没能从美国获得任何好处,也没能在经贸体系上进一步融合。区域国家最后转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发现与中国加深经济联系才是出路。最后,美国有多大实力向中国施压?美国总是讲“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对话,但在实际操作中,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已不足以支撑这种优势地位。

近期,美国不惜搞“越顶外交”,直接与俄罗斯谈俄乌冲突的停火条件,被人视为意图拉拢俄罗斯遏制中国。美国有人甚至还提出通过拉近与俄罗斯的关系来分化中俄关系等类似“反向尼克松”的构想。赵海表示,希望俄罗斯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的思想久而有之,但恐怕中俄之间的高度信任使得这种策略难以奏效。中俄双方领导人多次公开强调,中俄之间的关系不受第三方影响。中俄之间的深厚互信与战略合作关系是经过数十年风雨洗礼形成的,双方都深知,任何削弱高度互信与战略协作的行为都将带来严重战略损失。

谈多极化却固守“美国优先”

近日,美国务卿鲁比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二战后美国的单极化霸权时代已经结束,世界已进入多极化时代。这一表态表明美国对多极化的态度有所转变,也反映出美国对世界格局变化的某种认知。然而,中美两国对多边秩序的理解存在根本性差异。赵海表示,在一些美国霸权主义者眼中,所谓“多边”实际上是由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本质上是一个军事霸权,要以美国为主、他国特别是北约这样的组织为仆从,在全球维护所谓的“和平”。在东亚地区,美国想通过双边或者小多边方式,组织各种各样的军事联盟来维持它所谓的“地区安全”。美国版的所谓“多极化”实际上是“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一种狭隘的“国家安全战略”。

赵海指出,若美国继续推行美版的多极化理念,世界可能重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球分裂的覆辙,甚至回到19世纪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时代。那样的世界将充满反全球化浪潮和民族主义情绪,国家间冲突将频发。这显然将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结果。因此,美国应当摒弃零和思维,在多极化问题上真正做到开放包容,特别是向中国的立场看齐。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契合世界各国对安全的普遍诉求。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强调以联合国为核心,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的民主化进程。中国倡导的多极化世界是平等有序的,致力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且有序的多极化格局,而非大国间无序竞争和争霸的局面。总之,中国提倡各国通过平等对话与务实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均衡、稳定、可持续的多极世界秩序。

赵海表示,当前,尽管中美关系的变量增加,但从中方的角度看,中国已做好包括政策储备在内的充分准备,无论美国采取何种行动,中国都有能力而且必将坚决捍卫自身利益。在最近美国宣布对华加征20%关税之后,中国外交部就强调:美方如果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或者别的什么战,中方将奉陪到底。

审核:李小华 戚易斌 陈训迪

【责任编辑:戚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