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就缅甸遭受地震灾害向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致慰问电
首页 > 外交研究 >

“大金砖合作”助推有关国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5-03-10
“大金砖合作”助推有关国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林宏宇,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黄晓瑞,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2025年金砖国家已迈入“大金砖合作”新时代。随着成员国和伙伴国数量增加,金砖国家人口已占全球近一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其开展区域合作的经济和资源潜力、市场规模及发展空间正进一步扩大。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多边合作平台,“大金砖合作”不断推动有关各国创新要素全球流动,为经济全球化转型带来新动能。可以说,“大金砖合作”为有关各国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时代机遇。

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体现了经济发展从依赖传统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根本性变革。新质生产力实质上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生产力。已有研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这一过程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创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在新的历史时期,“大金砖合作”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状况和助推技术变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有关各国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

二、“大金砖合作”可有效提升有关各国全要素生产率

“大金砖合作”通过形成良好国际制度环境、提升国际市场化程度、维护更稳定的国际社会环境和推动税收制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状况,提升有关各国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大金砖合作”有利于形成良好国际制度环境。一方面,金砖国家致力于推动政治多边合作和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全球多边机制中加强政策沟通和立场协调,推动现行国际体系改革,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在推动全球创新合作的实践中,扩员后的金砖国家通过共享科技研发成果、人才流动、设备和技术资源等方式,降低单一国家或企业的成本。

第二,“大金砖合作”提升了国际市场化程度。金砖国家通过加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打破了国家间的贸易壁垒,使得商品和服务能够更加自由流动。市场化的进程使得金砖国家能够更好地整合全球资源,推动各国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此外,金砖国家通过深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优化了资源配置。在扩员的新格局下,各成员国和伙伴国可将合作框架内的市场空间转化为现有产业体系的地理延伸。通过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等平台,“大金砖合作”有效整合相关国家的资源、消费市场与创新要素,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网络,既实现了传统制造业的价值链延伸,又催生了技术迭代与产业转型的良性循环。

第三,“大金砖合作”提供了更稳定的国际社会环境,减缓了国际形势变化对成员国和伙伴国的冲击。扩员后的金砖国家致力于推动全球和地区稳定与安全。2024年金砖峰会围绕重塑包容性国际治理体系、强化全球及区域安全架构、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关键议题,形成多领域合作框架,通过《喀山宣言》等成果文件,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的集体主张。同时,“大金砖合作”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基础产业协同升级和增加就业机会等行动,以多边协作机制为全球不平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企业参与开发与运营的南非德阿风电项目每年向南非电网输送约7.6亿千瓦时清洁电力,为当地创造700多个就业机会。

第四,“大金砖合作”推动税收制度改革。《喀山宣言》再次强调持续提升和机制化金砖国家税务合作的重要性,呼吁各国通过《金砖国家税务机关负责人治理框架》加强系统性和长期的税务合作。在全球税收治理领域,金砖国家积极探索并已取得显著进展,形成多个“金砖税务最佳实践”案例,如中国的智能化个税汇算清缴、税收宣传月和税务海关转让定价协同管理机制等,为构建更具代际公平的全球税收协调范式贡献力量。

三、“大金砖合作”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路径

“大金砖合作”通过支持有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劳动力素质、完善金融体系与加快技术升级助推技术变迁,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大金砖合作”支持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国家的公路、铁路、电力、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能够显著提升其市场运作效率和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已成为金砖国家务实合作的突破口,并取得显著成果。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新开发银行已为约100个项目提供了融资,总额已达到350亿美元,重点领域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能效、水和卫生设施、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等。

第二,“大金砖合作”提升劳动力素质,助力技术创新。扩员后的金砖通过深化教育合作,为各国提供高质量教育资源,提升人力资本。自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提出“加强教育合作”的目标以来,金砖国家已搭建起教育交流平台,召开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年会、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金砖国家学术论坛等教育交流活动,助推教育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开展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跨国职业技能认证等,提升劳动力的专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例如,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积极推动金砖国家间职业技能等领域国际标准联合研制,发布金砖国家“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国际团体标准。

第三,“大金砖合作”助力完善金融体系,更好服务于技术创新和相关资源配置。联合国《2024年可持续发展筹资报告》指出,全球每年的发展筹资缺口估计达到4.2万亿美元,只有大量增加融资、改革国际金融架构,才能拯救可持续发展目标。金砖国家组织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尤其在全球金融治理和跨国投资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具体来看,金砖国家致力于减少全球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偏见,通过增加本国货币在全球投资中的使用,增强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据新开发银行的官方数据统计,金砖国家在所有投资项目中使用本币进行投资的比例已达到24%,其中人民币约占17%,南非兰特约占7%,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多边开发机构,体现了金砖国家在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及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第四,“大金砖合作”加快技术升级。技术升级是一个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复杂过程,涉及多个层面的创新与转型。根据德国学者拉卡萨(Iciar Dominguez Lacasa)等人对1980年至2015年期间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进行的实证研究,金砖国家虽然在技术升级的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单一路径”,但这些国家在推动前沿技术活动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增长,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前沿技术活动强度显著增加。未来,扩员后的金砖国家将更加注重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合作,为新兴市场国家提供更多参与全球技术创新的机会,帮助诸多国家加速技术升级的步伐,从而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总之,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大金砖合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状况和助推技术变迁,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有关各国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一合作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日益深化,为全球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该合作机制不仅成为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主要渠道,还为实现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贡献“金砖”力量。(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

【本文是厦门市金砖办重大智库课题《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下厦门金砖合作实践创新》研究报告的部分成果。林宏宇是课题负责人,黄晓瑞是课题组成员。】

【责任编辑: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