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同印度总统穆尔穆就中印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首页 > 外交研究 >

中国战略韧性足以应对美国外交政策调整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责任编辑:戚易斌 发布时间:2025-03-04
中国战略韧性足以应对美国外交政策调整

李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丹麦奥尔堡大学国际关系学兼职教授

导语:虽然美国新政府上台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中国已做好充分准备,将通过保持战略韧性和建立全球伙伴关系,从容应对特朗普总统的“战略整合”政策。

当前,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是否将为中美关系带来更大不确定性、是否将加剧中美关系紧张并以危险方式升级美国所谓的“战略竞争”。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通过关税和技术限制对华实施“经济战”,并与中国展开外交对抗。他在第二任期可能将中美关系推向更加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很多人都在关注:中国能否以及将如何应对未来几年中美关系可能出现的风高浪急局面。在国际风云变幻之中,随着中美两国日益发挥各自核心优势,美国的“战略整合”将直面中国的“战略韧性”。

许多分析人士和意见领袖认为,特朗普政府最近对加拿大、丹麦(格陵兰岛)、墨西哥和巴拿马的政策举措是防御性战略撤退,旨在加强美国在其周边地区的影响力,这与拜登政府扩大美国盟友范围的战略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认为,特朗普的做法就是现代版“门罗主义”,重在强化美国在西半球的主导地位。

1823年12月2日,时任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外交政策宣言,主张美洲是欧洲殖民的禁区,旧世界对西半球的干预将被视为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该宣言后来被称为“门罗主义”。自此,美国一直将西半球视为其专属势力范围,阻止他国在该地区建立政治、经济或安全上的立足点。最近,特朗普政府的“新门罗主义”将矛头不加区别地指向美国盟友,更多地将它们视为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

例如,特朗普拟对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关税,理由是许多非法移民和毒品通过加拿大进入美国,他甚至暗示加拿大可能成为美国第51个州。今年1月,特朗普提出想购买格陵兰岛,这使得美国与丹麦的关系恶化。此外,特朗普发布行政命令,将“墨西哥湾”改名为“美国湾”,并威胁对墨西哥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他还以战略利益为由,要求巴拿马将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交给美国,并暗示可能采取军事行动。

总体而言,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反映出美国正在逐步实行“战略整合”,通过不断缩减其海外责任和义务而增强国家核心利益。特朗普政府没有像拜登政府那样采取全球干预政策,而是强调利用经济手段、减少对外干预、重新谈判联盟关系,以便更好地为美国利益服务。特朗普政府的相关做法通过减少美国的军事承诺、加强其经济主权来落实“美国优先”原则,被视为旨在集中精力与中国“竞争”。

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总体外交政策。拜登政府奉行以价值观为基础的自由国际主义外交政策,通过北约、七国集团和地区伙伴关系等机制加强以联盟为基础的多边主义。它追求“战略扩张”,尤其是在“印太地区”及乌克兰,并通过建立联盟关系来打压中国。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推崇聚焦西半球影响力的民族主义外交战略,核心是用好经济杠杆、加强边境管控、确保资源供应稳定。在这种外交战略下,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利益“交换”至关重要。 

虽然最初的“门罗主义”旨在防止欧洲国家干涉西半球,但特朗普政府的“新门罗主义”式“战略整合”似乎将重点转移到对抗其眼中的“现代对手”,尤其是中国。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曾明确援引门罗主义,并强调其在当代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2018年9月,特朗普在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称:“我国国策自门罗总统起一直是,拒绝外国干预这一(西)半球和我们自身的事务。”

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加强全球参与和建立意识形态联盟。现在,美国外交政策正过渡到特朗普政府的巩固战略势力范围、维护对经济和资源的控制权,其根本战略目标是压制中国。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整合”,中国正积极应对,其外交政策展现出十足的战略韧性。战略韧性是指一个国家有能力应对和适应内外挑战并确保国家增长、稳定,同时有能力保持其全球影响力。

过去,中国曾被动地应对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问题。如今,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变化,正积极开拓进取。中国在推动全球包容性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突出了绿色能源、数字经济和贷款重组等因素。中国支持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同时深化与东盟、非洲、拉丁美洲乃至欧洲及其他地区发达国家的合作和伙伴关系。实际上,中国积极对外开拓进取,意味着它致力于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和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曾面临各种国内经济压力和外部地缘政治冲突,但它始终展现出战略调整能力,不断进步,维护了自身利益。中国保持战略韧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能够着眼长远进行规划、保持经济灵活性和技术进步,在于其国内治理体系健全,并拥有广泛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当前,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制裁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相反,美国正将中美关系变成一场“负和游戏”,双方都因持续升级的制裁和反制裁而遭受损失。当双方因紧张局势加剧而遭到挫折、在经济和技术方面蒙受损失而且没有真正赢家时,这种状况就是“负和游戏”。

尽管中国遭受美国制裁,但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供应商、许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以及全球主要出口市场,仍然能够保持韧性。中国的这一结构性优势,有助于它利用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作用,来抵消美国所施加的压力,特别是在新能源产品和关键材料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带头实施的技术禁运正推动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和自立自强。这一转变正在重塑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使其从全球经济中的消费者转变为科技创新强国。

尽管特朗普政府将继续与中国进行所谓的“战略竞争”,但这也可能为中美开展“非常规”外交和其他互动打开方便之门。例如,由于特朗普政府对国际关系采取“交易型”态度,两国可能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一些协议。鉴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中美似乎还可能在低敏感度的领域达成协议。例如,双方签订贸易协议,以美国削减关税换取中国扩大市场准入;中国承诺购买美国能源和大宗商品,这与中国实现能源和粮食进口多元化的目标相符;双方在人工智能治理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等方面,也有可能达成协议。然而,特朗普在谈判桌上向来不按常理出牌,中国在与其打交道时必须保持谨慎。

总之,中国的战略韧性将使其能够从容应对特朗普的“战略整合”政策,甚至可能推动双方共同管控这场“负和游戏”。随着中国的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并逐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也随着中国建立独特的科技生态体系,上述情况就更有可能成为现实。中国在这方面的进展,包括在航天计划、北斗导航系统、大数据云基础设施、量子计算、超级计算等方面的成就,也包括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如深度求索公司取得的突破等。分析人士预计,随着中国持续加强创新并实现新的重大技术突破,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也将展开更加有趣的交往和互动。

审核:李小华 张丽颖 戚易斌

【责任编辑:戚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