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智慧引领全球治理 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未来
李平一,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新时代以来,中国外交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而中国外交的独特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离不开赓续五千多年,且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的浸润和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因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开创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中国方案,擘画了人类进步事业的宏伟蓝图。
面对乱云飞渡,中国从容自信,倡导“讲信修睦”“协和万邦”,倡导“兄弟齐心”“同球共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和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变革的强大动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勾勒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大同”愿景。持久和平是对“礼之用,和为贵”思想的传承,是“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精神的延续,更是早已深深嵌入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爱好和平思想的时代表达。普遍安全诠释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者善行。共同繁荣既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绚丽多彩,也蕴含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深刻哲理。开放包容是“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和而不同”,也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清洁美丽遵循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古老理念,也承载着泽被子孙、永续发展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实现“大同”愿景需要理念引领。“文明以健,中正而应”。中国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各国人民只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才能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坚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坚持“以义为先”“计天下利”,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博施众利。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展现出“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传统道德观。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将“为政以德”“以人为本”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思想以及“安民、富民、乐民”“治不忘乱、居安思危”“保合太和”等理念推向世界。中国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平台,因地制宜,因国施策,躬行实践,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让惠及世界的“幸福路”越走越宽。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创新与恢弘实践体现出修齐治平的大学之道,彰显出革故鼎新的实践勇气,贯穿着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外交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杰出创造。
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已成为动荡变革世界中的稳定力量、合作力量、进步力量。“人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这句深情话语道出了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与期待。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的最大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展望未来,站在深厚历史文明积淀之上的新时代中国一定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同世界各国一道绘就人类文明更为壮丽的崭新画卷。(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