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阐释评论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4-12-06

吴晓丹,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重大成就,客观分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并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论述精辟、内涵丰富,为在下一个金色十年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引了前进方向。

指明了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时与势。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全球经济复苏道阻且长,冷战思维、零和思维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甚嚣尘上,民粹主义抬头趋势明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竞争空前激烈,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持续加重,全球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显著增加。在不确定、不稳定的世界中,各国迫切需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团结反对分裂、以合作促进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愈发彰显、前景更加值得期待。尤其是从长远来看,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没有变,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的势头没有变,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责任没有变。尽管共建“一带一路”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各国都能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共同管控风险、应对挑战、推进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未来就充满希望。

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判断: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习近平指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有效克服地缘冲突影响,正确处理增强共建国家获得感和坚持于我有利的关系,切实保障我国海外利益安全。继2021年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之后,习近平在此次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只要我们同共建各方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就能不断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让共建“一带一路”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明确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前进方向。11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注“一带一路”这一关乎全人类福祉的世纪工程,先后主持召开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四次出席“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并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相关集体学习,从顶层设计到国际协调,从总结经验到校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都是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为共建“一带一路”把舵领航,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指导原则,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做到“三个统筹”和“四个相结合”,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完善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机制保障。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完善机制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的改革任务。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谈及“机制建设”,并从九个方面作出部署: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完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完善新兴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完善投融资多元化保障机制,完善风险防控内外协同机制,完善海外利益保障机制,完善高水平国际传播机制,完善廉洁丝绸之路合作机制。这些机制的完善将为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提供重要保障。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11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是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之路,也是人类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具有强劲的韧性、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始终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定能共同开创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建“一带一路”共赢发展新空间。(审核:李小华、戚易斌、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