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吴晓丹,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在12月2日召开的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出“四个相结合”和“三个统筹”等一系列新要求,为新形势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遵循,指引了前进方向。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向更高水平迈进。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已成为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成就。站在新的起点上,共建“一带一路”要对标“四个相结合”和“三个统筹”新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探索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加强科技前沿领域创新合作,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同时,致力于对接国际先进规则标准,打造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畅通人员、货物、资金、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实现更高水平互联互通和更深层次交流合作。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向更具韧性拓展。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一些西方国家更是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经济制裁、“长臂管辖”等手段,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此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实现世界的互联互通和联动发展,进一步打通经济全球化的大动脉,畅通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既做大又分好经济全球化的“蛋糕”,努力构建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格局。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拳头产品,开辟了亚欧大陆供应链的新通道,为保障全球经济稳定运行作出重要贡献。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向更可持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在理念、举措、目标等方面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根源和障碍,增强共建国家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各国实现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等各个方面。共建“一带一路”还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政策对话,到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尊重各方追求绿色发展的权利,响应各方可持续发展需求。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汇聚发展合力,在新征程上书写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时代新篇章。
《解放军报》(2024年12月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