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尼泊尔总理奥利。新华社发
张书剑,现代院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2024年12月2日至5日,尼泊尔总理奥利率领由八十多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来华访问。3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奥利总理,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习近平赞赏奥利长期坚定致力于中尼友好事业,指出中国和尼泊尔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两国始终真诚相待、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双边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明年是中尼建交70周年。中方把中尼关系置于周边外交的重要位置,愿同尼方秉持建交初心,巩固传统友谊,推动中尼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巩固传统友谊 深化战略互信
中尼之间有着上千年友好交往史。尼泊尔著名建筑师阿尼哥在元朝时建造的妙应寺白塔,成为今日北京西城区的一处著名“打卡地”。自1955年8月1日建交以来,两国传统友谊在国际与国内形势的风云变幻中不断发展。2019年10月,习近平主席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宣布将中尼关系提升为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5年两国将迎来建交70周年,在此之际,奥利将中国作为再任总理后的首访国家,充分体现了尼方对中尼传统友谊的高度重视,意义重大。
中尼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始终坚定相互支持,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奥利来访期间重申了西藏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尼方坚定不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泊尔领土从事反华活动,损害中国利益,反对任何外国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尊重尼泊尔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尼泊尔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愿同尼方不断巩固战略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双方在联合声明中重申中尼边界早已划定,是中尼友好的纽带、合作的桥梁,同意开展两国边界联检,推动《中尼边界管理制度协定》尽快生效。这一声明有力驳斥了少数外部舆论借中尼边界议题破坏中尼关系与政治互信的歪曲报道。
在国际治理与全球南方合作上,中尼两国始终保持密切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双方重申将加强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协调配合,致力于推动公平合理的世界秩序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尼方坚定支持并积极参与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中方欢迎尼方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期待同尼方推进共同发展愿景。
加强务实合作 实现战略对接
奥利来访前夕,部分尼泊尔国内媒体与国际舆论老调重弹,炒作“一带一路”项目在尼泊尔受阻、中国炮制“债务陷阱”等不实“旧闻”,借机干扰双边合作。但正如奥利在会见习近平主席时所述,尼中之间只有友谊,没有问题,两国关系基于友好、平等和尊重。尼方感谢中方雪中送炭,为尼泊尔提供各种宝贵支持,愿继续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尼投资,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双方在会谈中就多个领域达成共识,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这些合作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经贸、基础设施等领域,还拓展至文化、教育、科技等更广泛的层面,拓展了中尼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双方在此次联合声明中同意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双方表示愿尽快签署关于推动构建中尼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承诺在口岸、公路、铁路、航空、电网、通信等方面加强互联互通,帮助尼泊尔从“陆锁国”转变为“陆联国”。在尼方高度关注的口岸建设上,中尼14个传统边贸点已经在2024年全面复通并正常运行,为促进双边贸易和便利两国边境居民生活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各方高度关注的中尼铁路上,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宣布将稳步推进吉隆至加德满都跨境铁路工程可行性研究,计划召开中尼铁路合作第9次工作会议,中方承诺将继续帮助尼方培训铁路领域人才。
双边人文交流既是双方友谊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中尼关系与经贸往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两国在联合声明中宣布将进一步加强青年、教育、文化、旅游、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智库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包括友好城市在内的各层级交往,进一步便利两国人员往来,密切人文交流,世代传承友好。中方欢迎尼方在华举行2025年“尼泊尔旅游年”推介活动,将鼓励更多游客赴尼泊尔旅游。随着双边人员往来便利与中尼互联互通水平的提高,预计尼泊尔有望在2025年迎来中国游客的大幅增长,带动交通、住宿和餐饮服务业的发展。
中尼两国山水相连,传统友谊深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将继续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中尼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尼关系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继续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和大小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