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环,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2024年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如约开幕。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举办的重大经济外交活动,这一贸易盛会吸引了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近3500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进博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面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庞大市场蕴含的无限活力和广阔前景,展现了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体现了中国捍卫经济全球化正确发展方向的开放胸襟和大国担当。
释放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信号。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实践充分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连续七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双向投资规模名列前茅,分批次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不断打造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有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其中,以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为代表的大型展会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积极联通中国和世界,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中国连续多年举办进博会等一系列展会,在历届进博会上作出放宽市场准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建设开放新高地、深化多双边合作等多项开放承诺,并逐步落实落地,化为务实举措,展现出扩大开放合作的积极姿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实,11月1日起,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12月1日起,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等等。进博会是中国用实际行动和成果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提供不竭动力。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已经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2年居全球前三,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保持在30%左右。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让世界分享中国市场,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注入正能量。进博会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展示了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同各国分享中国机遇的满满诚意,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活力、新机遇。
中国正在积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进高质量发展,其他国家也在探寻经济增长新引擎,中外企业可以在进博会这一广阔平台加强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合作交流和协同攻关,为世界经济增长培育新动能。据统计,前六届进博会已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累计意向成交额超4200亿美元,累计组织1130多家次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赴各地开展精准对接,不少展商在中国开出新门店、新工厂、新研发中心。本届进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升级打造创新孵化专区,展示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进博会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平台。
凝聚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国际共识。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严重拖累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应该如何发展这一问题,中国认为应该积极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顺应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举办进博会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支持,有力凝聚国际社会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共识。
进博会作为中国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其强大的溢出效应有利于带动广大“全球南方”国家产业和经济发展。进博会积极回应“全球南方”国家关于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等需求,助力其开拓中国市场、融入全球产供链。近些年来,贝宁的菠萝、孟加拉国的手工艺品、赞比亚的蜂蜜、坦桑尼亚的腰果、埃塞俄比亚的咖啡等通过参加进博会进入中国市场,对相关国家就业和民生改善带来积极效应。本届进博会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参展企业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以助力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并进,为共促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注入动力。
中国连续多年举办进博会,同世界分享市场潜力和机遇,充分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谋开放合作、共享繁荣未来的诚意和胸怀。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凝聚开放合作共识,持续释放对外开放红利,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新动能。
(审核:李小华 戚易斌 陈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