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阐释评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戚易斌 发布时间:2024-06-30

王文起,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6月28日,习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

70年前,“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发表,成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结盟运动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岁月的检验,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和号召力,是因为它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充分体现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的一面旗帜。

世界总是在复杂变化中向前发展,理论只有不断发展创新,才能始终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和方向。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更加均衡方向发展,同时国际战略竞争日趋激烈,个别大国打着“多边主义”旗号,干着单边主义行径,肆意挑动新的阵营对抗。同时,人类面临的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

面对“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弘扬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内的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并赋予其更加鲜明的时代精神,将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两者都体现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主张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倡导国际法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两者都基于对国际形势发展方向的深刻把握,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提供战略指引,体现了深远的战略眼光,具有穿透时空的真理力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新性发展,是一个格局宏大、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包括努力目标、实现路径、普遍遵循、基本支撑、战略引领、实践平台等丰富要素,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指明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这一重大理念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承、弘扬与升华。

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经受住70年历史考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为调整国际关系、加强国际法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将不断充实和发展,推动人类历史的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解放军报》(2024年6月3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