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3832 8013839
习近平出席巴西总统卢拉举行的欢迎宴会
首页 > 外交研究 >

深入践行“三大全球倡议” 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来源:当代世界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4-06-21
深入践行“三大全球倡议” 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齐炜,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

郑东超,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4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大厦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社图片)

202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变局、顺应人类进步潮流,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为新形势下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辟光明前景。2024年5月5—10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实现双边关系再发展,推动中欧合作再出发,积极倡导“三大全球倡议”,为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欧在“三大全球倡议”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双方关系具有超越双边范畴的全球价值。稳定、紧密的中欧关系,不仅能成就彼此,还能照亮世界。“三大全球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丰富中欧合作内涵,促进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一、中欧在全球发展倡议领域合作成效显著

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发展优先,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加大发展资源投入,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既有经济合作互补性强的天然优势,也有携手促进减贫、弥合发展鸿沟的共同愿望。

2024年2月6日,在中企投资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希腊国民经济和财政部长哈齐扎基斯在落成仪式上致辞。(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是在经贸领域,中欧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03—2023年,中国与欧盟贸易额从1252亿美元增加到7800多亿美元。双方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和中欧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机制,打造中欧绿色伙伴和数字合作伙伴,在新能源、碳市场、碳定价、绿色金融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针对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德国总理朔尔茨和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警告,欧盟不应在针对中国电动车方面步美国后尘,必须考虑同中国进行贸易的好处。

二是在“一带一路”领域,中国同匈牙利、塞尔维亚、希腊、保加利亚等欧洲20余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议定书、协议等合作文件,基础设施建设、海关、贸易、农业等双多边合作成果丰富,斯梅戴雷沃钢厂、比雷埃夫斯港、中欧班列等成为“一带一路”在欧洲的鲜亮名片。中国还同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开展卓有成效的三方市场合作,中德合作建设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及连接线项目、中西合作完成厄瓜多尔医院项目等,铸就南北合作典范,共助发展中国家发展。

三是在发展援助领域,中欧都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参与方。中国持续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投入,深化全球减贫脱贫合作,提升粮食生产和供应能力,推进清洁能源伙伴关系,支持开展全球发展倡议合作。2022年欧盟将人道主义援助预算增至15亿欧元,其中非洲和中东地区获得约8.2亿欧元援助,帮助该地区应对冲突、气候变化、食品价格上涨等引起的长期危机。

二、中欧在全球安全倡议领域合作可圈可点

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中欧分别作为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也没有地缘战略矛盾,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欧双方对国际安全形势具有相似判断,对团结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具有高度共识,对以多边主义完善全球安全治理具有相近理念,对处理国际热点问题都具有发挥建设性作用的能力。目前,安全领域是中欧合作相对薄弱环节,但仍不乏合作亮点。

一是共同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中欧都主张通过多边主义开展安全治理,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维和行动。自1990年起,中国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欧洲也对维和行动做出自己的贡献。中欧还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中加强沟通和协作,推动制定数字安全政策和标准,完善全球数字安全治理体系。

二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双方充分利用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机制,在网络安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沟通协调。中欧已形成多轨道网络安全合作对话机制,展开信息技术、电信和信息化对话,成立中欧网络工作组、中欧网络对话机制、中欧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专家工作组。中国还同英国、法国、德国等推进双边网络安全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中欧合作应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不断取得新进展,2023年在英国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28个国家及欧盟签署《布莱切利宣言》,共同管控人工智能潜在风险。

三是在传统安全领域,中欧在推进地区冲突止战停火、斡旋促和方面保持沟通。乌克兰危机、新一轮巴以冲突升级以来,中国同欧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密切沟通对话,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同法国发布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共同为解决国际热点问题贡献力量。

三、中欧在全球文明倡议领域合作亮点纷呈

全球文明倡议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中欧分处亚欧大陆两端,在文化领域都具有悠久传统与深厚积淀。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中欧双方均以自身文明为傲,对文明交流具有独特情结,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受益者。

一是中欧文明交流源远流长。古希腊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代表作《历史》中记载过东方中国的大体方位,并认为“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智慧的摇篮”。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也让东西方文明碰撞出火花。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莱布尼茨创作《论中国的自然哲学》,李约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彰显着欧洲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评价。裴多菲的诗歌,李斯特的音乐,在万里之遥的东方铭刻着深深的烙印。雨果、福楼拜、司汤达等欧洲文豪,在中国家喻户晓,架起了中欧文明交流的桥梁。

二是从人文交流机制看,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不断完善,品牌越擦越亮,已成为中欧文明交流对话的重要桥梁。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文明古国友好组织对话会、中欧民间文明对话、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等,推动文明对话,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双方在教育、文化、体育、科研、青年等领域合作蓬勃发展。

三是人文务实合作成果斐然。据统计,中国在欧盟成员国留学生达18.5万人,在华学习的欧盟留学生达4.2万人。中国高校已开设欧盟全部24种官方语言课程,欧盟国家在华建立了法语联盟、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等语言教学机构。百余所中欧院校也在欧盟27个成员国合作建立了开展国际中文教学的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双方相互举办文化节、旅游年等,持续拉近民众距离,让中欧民众的来往更频繁,心贴得更近。

2022年12月6日,中国建造的规模最大、重量最重的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从山东青岛启航,历时约55天抵达欧洲北海海域,总航程超17000海里。(图片来源:中新社)

 

“三大全球倡议”赋能新时代中欧合作

中欧双方有着独立自主的精神共鸣、灿烂文化的彼此吸引、利益广泛的务实合作,中欧如何相处、怎样作为,关乎亚欧大陆繁荣,牵动全球格局走向。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将欧洲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三大全球倡议”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智慧,倡导共同发展、集体安全、交流互鉴、命运与共,将为中欧深化合作带来重要机遇,推动双方关系行稳致远。

一、全球发展倡议为中欧发展合作增添“加速度”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金融、贸易、能源、粮食、产供链等领域风险加大。近年来,欧洲连续遭受金融危机、难民涌入、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冲击,经济发展挑战增多。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3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速均为0.4%,德国经济负增长。尽快恢复增长、降低通胀、稳定金融,成为欧盟面临的重要任务。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推动发展议题重回国际议程中心,倡导各国形成合力、共迎挑战,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中国是欧洲发展的合作伙伴,中欧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惠及世界。中欧在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存在共识。当前,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众多欧洲企业正通过加强对华合作,把握发展新机遇。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指出,欧洲企业很难脱离中国市场。中国积极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欧盟则提出“欧洲绿色新政”,首次明确将在2050年成为世界上首个碳中和区。中欧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方面互为机遇。双方可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将彼此打造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供链合作的可信伙伴。

二、全球安全倡议将激发中欧安全合作潜能

当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抬头,乌克兰危机延宕,巴以冲突难解,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多。在此背景下,欧洲面临的地缘冲突、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恐怖主义、大流行病、人工智能等安全风险居高不下,迷茫和焦虑情绪上升,欧洲安全格局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安全不可分割,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尊重,持久安全依赖于共同、可持续的集体安全框架。秉持以互信求安全、以合作求发展、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理念,中国在1996年北约宣布东扩时间表之际,同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顺利推动了中国与相关国家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的进程,彰显了平等协商、共同安全的理念共识,实现了睦邻友好和安宁。秉持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中国成功推动沙特和伊朗复交,并在解决地区冲突等热点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成功实践的启示是,全球安全倡议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解决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思路。同样,欧洲的长治久安,也有赖于遵循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坚持战略自主,通过对话形成平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根本之策,是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新型安全架构。

三、全球文明倡议有力促进中欧文明交流互鉴

当今,世界正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大潮中,孕育着中欧文明新的发展变化,既有互学互鉴的重要机遇,也不乏西方中心主义、文明冲突等沉渣,大国之间亟待建立客观理性的战略认知。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同放光彩,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建立正确战略认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中欧文明既有共同价值,又各有特色。两者都倡导多元认同、共同体、正义、友爱、德性等,中国“和而不同”和欧洲“多元一体”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向世界展示了古老文明如何以开放态度不断学习创新,增强自身生机活力。时代发展需要中欧深化文明交流,相互感知触摸各自变化。中欧可以从全球文明倡议中汲取养分,树立正确战略认知,凝聚更多共识、激发更多共鸣,相互形成客观的欧洲观和中国观,为保持健康稳定的国际关系注入文明的力量。全球文明倡议蕴含的和平理念,有利于消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冲突风险。正如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所言,中国文明观有助于国与国之间消弭矛盾,这种推崇“坐下来平等协商”的文明观与“拳头大就可欺负弱小”的价值观截然不同。

2024年1月31日晚,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开幕音乐会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举行。(图片来源:中新社)

 

“三大全球倡议”将开辟中欧关系光明前景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中欧可以进一步加强“三大全球倡议”合作,共同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开放发展的倡导者、文明对话的推动者,造福亚欧大陆以及世界人民。

一是增加中欧经济合作的厚度。中国既是全球发展倡议的首倡者,又是行动派。当前,中国和欧洲都在推进经济发展提质升级,双方可以抓住机遇,深化创新合作,聚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取长补短、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双向奔赴”和共同受益。把握中国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机遇,加快电信、医疗等领域务实合作,在优势互补基础上进行强强联合,开辟合作新领域、探索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对标对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消减贫困、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妇女儿童权利等领域加强合作,争取实现预期目标。

二是提升中欧安全合作的力度。中欧对维护世界和平安宁负有重要责任。放眼未来,影响世界安全的不确定因素难以预料。中欧需要创新安全合作思维,加强战略协调,扩大利益交汇点,深化互信,稳妥处理分歧。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国际热点问题上,双方应加强沟通,共同推动停火止战、和平谈判和政治解决。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反恐等领域,双方有成为国际合作典范的潜力,应努力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携手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完善全球安全治理。

三是彰显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气度。中欧两大文明将如何延展?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促进民心相通,中欧两大古老文明将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活力。双方可以致力于打造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树立理性的战略认知,增强中欧关系的韧性。丰富人文交流合作内涵,完善机制,塑造品牌,实现人文交流多样化、常态化。利用免签便利政策,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媒体、体育、青年、妇女等领域合作走深走实,推动未来3年法国来华留学生突破1万人、欧洲青少年来华交流规模翻一番,厚植友好合作的社会基础。

四是拓展“一带一路”合作的广度。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表示,以互联互通和相互尊重为基础的国际政治,才能带来和平和经济发展的希望,互联互通会给欧洲提供机会,恢复欧洲竞争力。中欧可以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欧洲“全球门户”计划对接,拓展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和服务业等领域合作,深化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物流管理、金融服务等发展规划对接,发挥已有联通成果的综合效应。加强三方合作,将中国优势同欧洲核心技术装备和市场管理经验相结合,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需求相对接,实现多方共赢。

回顾过去,中欧携手走过一段非凡的历程,虽有波折风雨,但始终保持前进的大方向。202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中国同欧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新的20年,2025年也将迎来中国欧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5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欧关系在“三大全球倡议”引领下,必将谱写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交流互鉴、相互成就的新篇章。

《当代世界》(2024年 第6期)

【责任编辑:卫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