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作者:
责任编辑:张鹤龄
发布时间:2024-01-16
2023年10月17日,乘客在行驶中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车厢内拍照。当日,中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2023年10月1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白皮书的结束语概括指出,中国过去十年努力的意义在于展示了多极化世界怎样才能和谐运转。
白皮书写道:“中国愿与各国一道,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共同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的是和谐而非强求一律。
无论对内还是对外,中国的基本原则都保持了一致:虽然个人以及国家都是多样化的,但在寻求发展机遇、确保安全和实现自主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愿望。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中,理解并尊重差异的原则至关重要。这一点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精神形成了呼应,该和约所强调的并不是采纳另一方的价值观,而是相互尊重。
在当今世界,全球领导人都是在频频地谈论未来,而中国却已通过投入十年时间和投资近万亿美元,展示了如何创造这一未来。
世界银行估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3%。
从2015年到2030年,预计“一带一路”倡议将使4000多万人摆脱贫困。截至 2022 年,“一带一路”框架下的3000多个项目已为项目所在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
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机构的数据都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增进人民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
世界银行估计,“一带一路”倡议使参与国贸易增加4.1%、外资增长5%,并拉动低收入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4%。
“一带一路”倡议增进了基础设施、贸易、资金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政策协调。
截至2023年年中,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3年8月底,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份自贸协定。
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显著提升了老挝、尼泊尔和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
中欧班列提供了比海运更快的替代方案,赋能贸易路线,并确保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新开发银行等机构的设立,则解决了基础设施融资缺口问题,为先前缺乏资金渠道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
人们认识到,开展人文交流和深化相互理解是构建和谐多极世界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共建国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加强了双边交流与合作。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逐渐发展为促进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的催化剂。在经济衰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地区争端等问题相互交织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个切实的框架,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和发起信息等方面的倡议来解决人们的关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世界显然已从中受益。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在其各组成部分协同增效时真正显现出优势,但在与其对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初期磨合问题。
一些恶意诋毁者基于政治原因批评“一带一路”倡议,质疑其有效性。讽刺的是,这些抨击者并未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
任何创新理念都会面临质疑。但也许现在到了让“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对者重新评估它所取得的切实进展的时候了。这些人应该承认,在塑造更加和谐的世界和正在出现的多极化世界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艾那·唐根(Einar Tangen),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城市蓝皮书创始人。
声明:本稿图片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23年10月17日,乘客在行驶中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车厢内拍照。当日,中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2023年10月1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白皮书的结束语概括指出,中国过去十年努力的意义在于展示了多极化世界怎样才能和谐运转。
白皮书写道:“中国愿与各国一道,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共同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的是和谐而非强求一律。
无论对内还是对外,中国的基本原则都保持了一致:虽然个人以及国家都是多样化的,但在寻求发展机遇、确保安全和实现自主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愿望。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中,理解并尊重差异的原则至关重要。这一点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精神形成了呼应,该和约所强调的并不是采纳另一方的价值观,而是相互尊重。
在当今世界,全球领导人都是在频频地谈论未来,而中国却已通过投入十年时间和投资近万亿美元,展示了如何创造这一未来。
世界银行估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3%。
从2015年到2030年,预计“一带一路”倡议将使4000多万人摆脱贫困。截至 2022 年,“一带一路”框架下的3000多个项目已为项目所在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
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机构的数据都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增进人民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
世界银行估计,“一带一路”倡议使参与国贸易增加4.1%、外资增长5%,并拉动低收入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4%。
“一带一路”倡议增进了基础设施、贸易、资金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政策协调。
截至2023年年中,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3年8月底,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份自贸协定。
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显著提升了老挝、尼泊尔和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
中欧班列提供了比海运更快的替代方案,赋能贸易路线,并确保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新开发银行等机构的设立,则解决了基础设施融资缺口问题,为先前缺乏资金渠道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
人们认识到,开展人文交流和深化相互理解是构建和谐多极世界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共建国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加强了双边交流与合作。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逐渐发展为促进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的催化剂。在经济衰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地区争端等问题相互交织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个切实的框架,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和发起信息等方面的倡议来解决人们的关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世界显然已从中受益。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在其各组成部分协同增效时真正显现出优势,但在与其对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初期磨合问题。
一些恶意诋毁者基于政治原因批评“一带一路”倡议,质疑其有效性。讽刺的是,这些抨击者并未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
任何创新理念都会面临质疑。但也许现在到了让“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对者重新评估它所取得的切实进展的时候了。这些人应该承认,在塑造更加和谐的世界和正在出现的多极化世界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艾那·唐根(Einar Tangen),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城市蓝皮书创始人。
声明:本稿图片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