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鹏,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中日两国互为近邻,同为亚洲和世界重要国家,拥有很多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持续拓展共同利益、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是新时代中日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45年前,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政治胆识,作出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重大决断,它是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继续和发展,为两国和平共处、互利合作奠定了重要法律基础,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维护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产生重要积极影响,对解决当今世界诸多纷争同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日关系也遇到一系列新问题、新风险和新挑战,更需要两国恪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精神和原则,倍加珍惜两国关系发展来之不易的成果。然而,日本却在2023年版《防卫白皮书》中,将中国定位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威胁”。个别政客不顾中方坚决反对,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并大放厥词,挑动对立对抗,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就东海、南海问题编造“中国军事威胁”谎言,刻意渲染地区局势紧张。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包括和平友好条约在内的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严重践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七国集团(G7)峰会等场合,日本还配合美国遏制中国,这种消极倾向已向经贸领域蔓延,正严重侵蚀两国经济界合作信心。此外,日本无视各方合理关切和反对,强行向海洋排放福岛核污染水,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严重威胁全球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以史为鉴、开辟未来是两国的正确相处之道,双方应重温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精神,延续高层交往的积极效应,从战略高度把握好两国关系大方向,通过对话求同存异,通过机制管控危机,通过合作共享利益,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赋予两国关系新的内涵和动力。
妥处原则问题,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明确规定双方应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关乎两国间基本信义和中日关系根基。两国应着眼大局,将矛盾分歧置于双边关系适当位置加以建设性管控,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彼此树立客观理性的认知,切实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重要政治共识落到实处。
坚守政治承诺,再续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的条约宗旨。恪守信义,是中日交往中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都要铭记的原则。双方在条约中明确,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日方应恪守承诺,遵守两国间基本信义,客观理性看待彼此发展,把握战略自主,判明时代大势,在历史、台湾等事关两国关系政治根基和双方基本信义的重大问题上,确保不动摇、不倒退、不越线,不让试图破坏中日关系的势力坐大,不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以建设性的姿态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使亚洲成为和平发展的高地而非阵营对抗的前沿。
睦邻友好相处,推动两国持续共同发展繁荣。睦邻友好相处、发展振兴亚洲,是中日两国的命运所系、初心所在、责任所归。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中日利益深度交融、互利合作成果丰硕的45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日经贸合作本质上相互依存、互利双赢,理应是公平开放、全面平衡的合作,不应搞选择性合作、单方面获利,更不能由别的国家来决定中日合作什么能搞、什么不能搞。中日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高、合作基础好,要共同反对以所谓“经济安保”“去风险化”为借口削弱甚至切断中日经贸联系的企图,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财政金融、医疗养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等方面加强对话合作,实现更高水平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为地区和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促进民间交往,着眼长远塑造相互客观积极认知。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虽然中日两国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但两国具有地理相近、人文相通的独特优势,有着大量的文化共鸣和意识共享。要秉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坚决抵制恶意炒作和有意挑拨。要深挖潜力,打造亮点广泛开展政府、政党、议会、地方等各渠道交往交流,加强经济、人文、体育、青少年等领域合作,着眼长远积极推进青少年交流,引导媒体发挥积极作用,塑造相互客观积极认知,使中日友好更加生动立体,更加与时俱进,更加深入人心。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去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时深刻指出,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变,也不会变。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日两国更应恪守并弘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精神,忠实履行条约义务,夯实两国关系政治基础,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两国前辈和两国人民共同努力造就的来之不易的友好局面,更清醒、更透彻地把握和平、友好、合作的正确方向,为共同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