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勇,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一理念富有中国特色、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成为新时代中国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感染力的标识性概念。
概念是理论的基础。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体系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具有基础性、统领性的重要概念。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华民族要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服务民族复兴和促进人类进步统筹起来,充分体现了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高度统一,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本质要求和前行方向,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围绕实现这一总目标,我们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使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更加立体丰富,使新时代我国外交原则立场更加鲜明、外交理论更具时代特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守正创新、立己达人、担当作为的理论品格,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守正创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任务,提出不同外交思想和主张。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需要以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实践。在深刻变化的世界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刻把握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更加紧密的现实,深刻把握人类越来越成为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的趋势,同时准确分析新时代的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使命,从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与我国以往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思想和主张一脉相承,同时也是顺应时代要求、因应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而作出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不仅推动中国外交展现新气象、开拓新局面,也给当今世界各国构建互利合作的国际关系注入新活力,为国际关系理论跳出传统窠臼、更加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打开了全新视野。
立己达人。习近平主席指出:“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而不应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植根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立己达人、胸怀天下的大国气度。马克思主义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同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相结合。中华文明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消灭分歧和差异,而是求同存异,突出人类的整体性,实现共同体内个体与整体的有机统一。虽然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也有一些具有跨文化视野的研究成果,但其考察视野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之上,因而无法完成关乎人类整体前途命运的理论建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承载中国立足自身更好发展对国际环境提出的期待,也蕴含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体现了中国把自身利益与世界各国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新机遇的天下情怀。
担当作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达到30%左右,中国的发展壮大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弄清楚我国在世界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对外方针政策,才能实现我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推动文明互鉴上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在双边层面,我国与老挝、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就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发表行动计划、联合声明或达成重要共识;在区域层面,推动建设周边、亚洲、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治理层面,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这些理念和倡议,丰富和细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体现了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郑重承诺和责任担当。
《人民日报》(2023年05月22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