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秘鲁、巴西国事访问回到北京
首页 > 外交研究 >

全球发展倡议:中国提供全球人权治理新理念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戚易斌 发布时间:2023-05-08
分享到:
全球发展倡议:中国提供全球人权治理新理念

周文章,山东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以“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这一重大倡议切中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现实需求,一经提出就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家的响应。迄今为止,全球发展倡议已得到联合国、其他国际与区域组织以及100多个国家的支持,实施了100多个早期收获项目,使60多个发展中国家受益。

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所以,从人权保障角度看,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人权治理新理念,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坚持将人的发展权置于突出位置

在联合国颁布的《发展权利宣言》中,发展权利被定义为一项不可剥夺的权利,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的人权都能得到充分实现。《发展权利宣言》特别强调,“各国应合作以促进、鼓励并加强普遍尊重和遵守全体人类的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扫除……阻碍发展的障碍”,以“促进发展中国家更迅速的发展”。中国始终坚持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权的基础,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没有生存权、发展权,其他一切人权均无从谈起。这种“发展权优先”的观点是中国在人权问题上长期坚持的基本立场,是中国人民基于本国历史和国情在人权问题上形成的基本观念,符合人权观念发展演变的规律。

发展权受阻是全球人权治理实践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从供需两端冲击世界经济,阻碍了全球产业链运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困境,引发了大量的基本人权问题。2022年4月,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委员会、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发布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发展进程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亚太地区极端贫困人口20年来首次增加,近9000万人可能陷入极端贫困。发展中经济体2020年就业岗位减少了1.09亿至1.66亿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3年发展融资论坛开幕式上警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在变成一座“理想中的海市蜃楼”。

全球发展倡议直指国际社会发展权受阻的实践难题,在制度规则层面将发展权置于突出位置,通过制度规则的协调,最大限度地推动发展权的实现。制度规则的协调,既包括各国发展规划、区域发展机制与多边发展平台的有效衔接,也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领域发展效益协同并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注重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发展权的实现,长期在农业、卫生、教育等领域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中国与有关发展中国家共建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并推进相关项目落地,代表“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联合国大会高级别特别会议上就粮食安全问题阐述小组成员共同立场,以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广泛开展抗疫国际合作,整合升级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加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实施,提升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计划的深度对接,全方位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深化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合作建设……中国的一系列举措为促进世界发展注入了稳定性和正能量。

坚持推动构建一个更可持续的世界

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在当下威胁着全球基本人权保障,自然灾害、地区冲突、逆全球化与保护主义思潮的涌现,使全球合作赤字骤增。一方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着客观现实的巨大挑战。联合国发布的《2022—2031多哈行动纲领》指出,气候危机、全球疫情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冲突使全球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发展中国家因疫返贫、因疫生乱。在最不发达国家,每3个人中就有1人处在极端贫困的境遇中。发达国家也有不少民众生活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单一化发展治理实践滞后于当前全球发展治理所需要的多元化的发展理念,因此生发的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正在削弱国家间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础。这些思潮在经济上要求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制造业回流和再工业化,对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持续冲击,也给基本人权的全球治理带来巨大挑战。

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坚持将自身人权理念寓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一方面,为解决现实的贫困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携手各方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发展,有望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推动发展筹资工作,发起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与其他金砖国家共同发起成立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另一方面,为应对当下单一化发展的治理危机,中国坚持认为多边主义是解决可持续发展危机、保障人权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中国积极展开国际多边合作实践,建立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等合作平台,同各岛国分享减贫经验、深化发展合作;和多国共同发表《全球发展倡议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研讨会主席声明》,倡导进一步加强各国在工业化、数字化、创新、包容、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在面对可持续发展困境时,中国采取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寻求多边合作路径的办法,应对现实困境,倡导多元发展,推动全球人权治理不断进步。

坚持开放包容凸显中国人权智慧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的最终归宿应当也只能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以唯物史观为指引,全球发展倡议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核心内容,尊重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全球发展倡议坚持普惠包容,要求在全球发展中不让任何一国、任何一人掉队,要求在全球治理中保障各国人民在发展过程中享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共同创造人类社会财富、共同分享发展成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是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贡献中国人权智慧的体现。全球发展倡议呼唤人类发展的开放包容和普惠共享,这意味着,各国要全面保障本国人权,便无法脱离相互联系的共同发展。各国应当以合作发展促人权发展,不仅要在经济环节形成发展共同体,而且要以开放的态度互相学习发展经验。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坚持以行动为导向,紧扣发展中国家最迫切的民生需要,在减贫、粮食安全、大流行病应对、发展融资、气候变化以及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推进务实合作,贡献中国特色的人权智慧。此外,对于发展困难的国家,各国应当守望相助,充分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对这些国家积极伸出援手,确保在全球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成员被落下。

作为目前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一大载体,中国发起的联合国和平与发展信托基金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子基金已经为48个联合国项目提供了6140万美元的资金,惠及来自非洲、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及欧洲的74个国家,其中大部分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中国大力推动实现全球各国整体发展,积极贡献中国的人权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起了强大合力。

《光明日报》(2023年05月08日 12版)

【责任编辑:戚易斌】
8013832 8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