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出席巴西总统卢拉举行的欢迎宴会
首页 > 外交研究 >

中国推出系列重大举措落实全球安全倡议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 责任编辑:戚易斌 发布时间:2023-04-24
分享到:
中国推出系列重大举措落实全球安全倡议

徐步,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今年2月21日,中国发表《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这是中方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举措。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以视频方式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面阐述中方对全球安全问题的立场,指出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一周年之际,中方发表《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从核心理念与原则、重点合作方向、合作平台和机制等方面全面系统阐释中方应对全球安全问题的主张,并针对乌克兰危机及中东局势采取具体步骤推动外交努力及和平进程,彰显了中方落实习近平主席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实践,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正处于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对话交流、互学互鉴、合作共赢是人类社会走向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应当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然而,必须看到,人类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一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霸凌行径对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冲击。美国鼓噪分裂对抗,大搞“脱钩断链”,给全球安全带来最大威胁。二是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乌克兰危机影响外溢,全球粮食安全及能源安全等问题突出。三是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严重受阻,一些国家社会矛盾激化。四是全球治理赤字加剧,单边主义严重干扰多边主义,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及跨国性挑战方面越来越难以形成合力。

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全球发展繁荣,应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2014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赢得国际社会普遍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旨在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消弭国际冲突根源,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有力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

应对全球安全问题的核心理念和原则

《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直面当今世界面临的安全挑战,从六个方面阐述中方的核心理念与原则,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安全问题表明中国立场、提出中国主张。这些核心理念和原则包括:一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二是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三是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四是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五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六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上述“六个坚持”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呼应,同时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理念指引,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是基本前提,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根本遵循,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是重要原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是必由之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是应有之义。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安全密切相关,任何国家在谋求自身安全时都应兼顾其他国家合理安全关切。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现代国际关系最根本准则,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

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各国内政不容干涉,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权利必须得到维护。冷战思维、单边主义、集团政治及阵营对抗等行径违背时代潮流,国际社会应当共同反对和抵制。各国要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面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当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权威及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主要平台地位。

重点合作方向和合作平台机制

面对诸多全球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国际社会理应把握合作重点,明确合作方向,找准合作平台,保障合作效果。《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指出,中方将在全球安全倡议框架下开展与世界各国和国际及地区组织的双多边安全合作,积极推进安全理念对接和利益共融。中方倡导各方在20个方面积极开展单项或多项合作,与中方的努力互补互促,共同促进世界和平安宁。这20个重点合作方向涵盖全球、区域及专门领域等多个层面。

在全球和区域层面,一是积极参与联合国秘书长“我们的共同议程”报告关于制定“新和平纲领”等建议的工作。二是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三是制止核战争,坚决维护“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共识。四是全面落实第76届联大通过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决议。五是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六是支持和完善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和架构。七是落实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共同推动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八是支持非洲国家、非洲联盟、次区域组织为解决地区冲突、反对恐怖主义、维护海上安全所作努力。九是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及拉共体在内的区域和次区域组织为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妥善处理地区热点问题发挥积极作用。十是重视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特殊处境和合理关切。

在不同领域层面,一是加强海上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妥善处理海上分歧。二是加强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中心协调作用,支持国际社会全面落实联大和安理会反恐决议及《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共同打击所有被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和人员。三是深化信息安全领域国际合作。四是加强生物安全风险管理。五是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国际安全治理,预防和管控潜在安全风险。六是加强外空领域国际合作,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外空国际秩序。七是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有效统筹、调动全球资源,共同应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内的全球性重大传染病。八是维护全球粮食和能源安全。九是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十是支持各国在气候变化、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等领域合作,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公平、公正、合理的解决机制是妥善处理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的基本要求。中方主张利用联合国大会和各相关委员会、安理会、相关机构以及其他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等平台,根据各自职责,围绕和平与安全问题广泛讨论沟通,提出共同倡议主张,汇聚国际社会应对安全挑战共识。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合作、亚信、“中国+中亚五国”、东亚合作相关机制等作用日益上升,可以围绕彼此一致或相近目标逐步开展安全合作。应当适时举办全球安全倡议高级别活动,加强安全领域政策沟通,促进政府间对话合作,进一步凝聚国际社会应对安全挑战合力。有关各方应当支持中非和平安全论坛、中东安全论坛、北京香山论坛、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以及其他国际性交流对话平台为深化安全领域交流合作继续作出积极贡献。国际社会围绕应对反恐、网络、生物、新兴科技等领域安全挑战,应当搭建更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和机制,共同提升非传统安全治理能力。

推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

中国是推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和重要践行者。中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安全密不可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维护全球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安全了,世界才安全。世界安全了,中国也更安全。外交部长秦刚指出,中方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展现了中方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对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

乌克兰危机是当前国际形势中最引人关注的重大事件。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已过一年,双方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美国及北约其他一些国家深度卷入,以运筹自身利益为轴心,在军事上大力援助乌克兰,对俄军事行动形成严重掣肘。俄罗斯总统普京则称,对乌克兰军事行动是艰难但必要的决定,指责西方多年来谎称要和平,而实际上为侵略作准备。

乌克兰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为推动危机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2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是中方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具体步骤。有关立场文件涵盖12点内容,包括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解决人道危机、保护平民和战俘、维护核电站安全、减少战略风险、保障粮食外运、停止单边制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战后重建等。立场文件指出,公认的国际法,包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严格遵守,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切实保障。国际法应当得到平等统一适用,不应采取双重标准。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社会面临构建持久和平安全机制的难得机遇。但美国着力维护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一心谋划保持世界霸权利益,在地区事务中拱火浇油,不断激化矛盾,使一些热点问题进一步恶化甚至失控。立场文件指出,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各国的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防止形成阵营对抗,共同维护亚欧大陆和平稳定。立场文件指出,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方在立场文件中明确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反对任何未经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呼吁有关国家应停止对他国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为乌克兰危机降温发挥作用。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表示,中方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是一项重要贡献,其中关于应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主张尤其重要。

推动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

中东地区长期以来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势力激烈较量,本地区人民深受动乱之苦,惨遭战争之害。中方一直致力于中东和平进程,大力推动有关国家化解分歧、实现和解。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发表三方联合声明,主要内容是三国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强调尊重各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双方同意两国外长举行会晤,启动上述工作,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

由于历史、地缘及宗教等因素复杂交织,沙特和伊朗普遍被认为是中东地区的一对“宿敌”。沙伊两国握手言和,给动荡的中东带来和平的希望,为中东发展创造了崭新的生机。联合声明指出,为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关于中国支持沙特阿拉伯王国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积极倡议,根据习近平主席与沙特、伊朗两国领导人就中国承办和支持沙伊两国举行会谈所达成的共识,沙伊双方为了在兄弟关系框架下通过对话和外交方式解决双方分歧,以恪守《联合国宪章》《伊斯兰合作组织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规章和惯例,达成了恢复双方外交关系的有关协议。

这次举世瞩目的外交突破再现了“静悄悄外交”的非凡魅力,展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影响力。联合声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沙特阿拉伯王国代表、国务大臣、内阁成员、国家安全顾问穆萨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代表、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共同签署。沙特和伊朗两方代表团于2023年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谈,直到联合声明公开发表,国际社会才得知沙伊两国的重大决定,惊呼只有中国才能把沙伊两个对手拢到一起,并开启它们之间关系新篇章。

王毅祝贺沙伊双方迈出历史性一步,就改善两国关系取得重大成果。沙伊改善关系为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打开了道路,也为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国家间矛盾分歧树立了典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迪雅里克发表声明,对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表示欢迎,并对中国促成对话表示感谢。阿盟秘书长盖特表示,沙特阿拉伯与伊朗达成恢复外交关系的协议可能有助于实现地区稳定。叙利亚、约旦、阿联酋、伊拉克、阿曼、黎巴嫩、埃及、卡塔尔、土耳其、巴林、巴基斯坦等多国都对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表示欢迎。

全球安全倡议的时代意义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是国家谋求稳定繁荣的基本条件,是人民争取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实现和平安宁不可或缺的国际公共产品。习近平主席有关全球安全问题的重要论述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超越了西方强权政治安全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理论创新意义。

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心系世界和平发展事业,情系各国人民生命安危,引领时代发展进步潮流,为人类社会通往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世界指出了清晰路径,体现了非凡的理论勇气和深厚的天下情怀。这一倡议是中国在全球安全领域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为应对全球安全挑战、推进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我们必须认清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从各种乱象中看清本质,从历史的维度中把握规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合作共赢是人间正道,真正的多边主义是国际社会战胜共同挑战的必由之路。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

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担当尽责,在一系列事关全球和地区安全稳定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上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坚决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及强权政治行径,坚定维护亚洲和平,积极推动亚洲合作,共同促进亚洲团结。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率先提出打击“三股势力”,坚决遏制毒品走私、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等蔓延势头。中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全球数字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维护全球网络安全指明方向。中国已派出5万多人次参加了约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并建成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各国安全休戚相关、命运相连。“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核心理念的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坚定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与世界各国携手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新闻发布》2023年第4期(总第016期)

【责任编辑:戚易斌】
8013832 8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