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0日至22日访问俄罗斯。这是习近平主席继续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十年前,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访地也是俄罗斯,并在访问期间提出了“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著名论断。十年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实践,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更以一系列实打实的行动和沉甸甸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回应,成为了各国人民的前途所在。
在赴莫斯科对俄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回顾了十年前的演讲,并提到“此后,我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在这样的发展观指引下,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培育全球经济增长新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尺。从共建“一带一路”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由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大写意”迈上了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工笔画”新阶段。从“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到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宣告的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32项重要举措,全球发展倡议已然落地生根,不仅获得多项早期收获,而且呈现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
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这样的安全观指引下,中国始终致力于积极应对全球挑战,积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倡导以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和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应对当前最严峻的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中国始终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在乌克兰危机以及中东、伊朗核、阿富汗、朝鲜半岛等一系列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积累了成功经验。
安全是关乎世界前途命运和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全球安全倡议提出近一年来,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表示赞赏支持。从掀开两国外交关系崭新篇章的沙伊北京对话到《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列出的20项重点合作方向,全球安全倡议以强有力的事实证明,地区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摆脱外部干涉,把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更以鲜明的和平立场证实,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已经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世界依然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生机盎然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从首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到努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再到成功举办冬奥盛会,中国始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者。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习近平主席着眼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鲜明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个倡议理念行不行,关键要看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否回应各国人民共同期待,能否带来和平稳定、经济发展、文明包容、生态良好的具体效果,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持久贡献。
十年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在各国携手共建的实践经验中不断丰富发展,实践路径在日益深入人心的价值理念指引下持续深化拓展,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同追求。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仅立得住、走得稳、行得远,更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