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首页 > 外交研究 >

元首外交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国际舆论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元首外交

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 责任编辑:李小华 戚易斌 焦元 发布时间:2022-10-14
分享到:
元首外交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国际舆论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元首外交

张丹萍,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舆论工作,就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和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通过元首公共外交活动,习近平主席以兼具民族性、国际性、故事性的对外话语表述,带动海外民众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

一、展现亲切亲和大国领袖形象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前接受海外主流媒体采访,在往访国家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在到访国发表精彩的公开演讲并与各界人士广泛交流。这些外交活动对中国话语作出权威生动的国际表达,受到海外政界学界和精英民众广泛关注,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带来长期积极影响。

刊发署名文章创新对外话语表述。习近平主席在往访国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基调,以质朴平实的语言、丰富精准的修辞,直接面向海外受众阐述中国主张、展现中国文化,受到海外主流媒体的高度重视。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时发表署名文章,彰显国际表达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德国《每日镜报》认为,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的话语创新,让欧洲乃至世界看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中国表达。韩联社、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外媒认为,中国最高领导人访朝前夕在朝鲜《劳动新闻》头版发表署名文章,这在朝鲜十分罕见。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主任、国际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西班牙《阿贝赛报》发表的署名文章极具“现实意义和宏伟抱负”。中东欧消费金融提供商捷信集团公共事务总监米兰·托马内克认为,习近平主席在捷克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拉近与捷克民众的距离,“这一举动非同寻常”。

发表公开演讲展现大国领袖魅力。习近平主席在海外发表公开演讲引发各方强烈反响,“坦诚”“生动”“有亲和力”“有感染力”的鲜明风格广受外界称赞。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45分钟的演讲获得观众9次掌声和演讲结束后长时间的热烈鼓掌。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时发表的演讲,被海外舆论视为经典。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利用世界经济论坛,中国领导人巧妙地开展公共外交,所运用的言辞十分到位,而这曾是西方领导人的独门手段”。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塑造了一种“温和平实”的形象,仿佛一位“儒家哲人”。德国《世界报》报道,“能容纳1500人的大厅,很少坐得这么满”。

近距离接触成为中外交流佳话。习近平主席与到访国各界人士会谈交流,近距离接触互动,给外界留下“亲切、友善、睿智、务实”的领袖形象,也展现出新时代具有亲和力的中国国家形象。有外媒将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称为“成功的公关活动”。法新社报道,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时说:“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中很多是在法国负笈求学的……由于这个原因,我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他随后提到数位法国作家的名字,引来听众的热烈掌声。在德国,习近平主席会见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还特意抽空和夫人彭丽媛到柏林奥林匹亚体育场看望在德训练的中国少年足球运动员并观看中德小球员友谊赛。在英国,习近平主席参观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在美国西雅图,习近平主席到访林肯中学,与美国青少年亲切交谈,参与学生合唱团活动,接受橄榄球队球服,展示出大国领袖亲民亲和的形象。日本《中日新报》新闻社总编辑孙莉回忆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期间与日本各界人士的交流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展现的亲和力和大国姿态在日本社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这种积极影响仍在持续”。

二、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习近平主席在海外发表公开演讲和署名文章,鲜明展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获得国际舆论好评。

讲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故事。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历史悠久的发展中大国,与世界上其他大国在冲突、战争和掠夺中崛起不同,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之路。外媒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德国N-TV电视台认为,习近平主席在柏林发表的演讲中一再强调,无论中国的发展看来是什么样子,都一定是和平的。他用历史证明,中国5000年的文化一直是和平的文化。他还用充满和平、发展和合作特点的“全球趋势”证明,不顺应这一趋势者将被历史抛弃。阿拉伯国家联盟前驻中国办事处主任阿卜杜勒·瓦哈卜·萨基特说,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和谐共存的理念,以及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精神,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中国实现了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前,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特别注意到文章提到中国和苏联人民为战胜法西斯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认为这是“关于二战历史的事实认定”。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认为,“这使中国和苏联在二战亚太战场的贡献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有助于年轻一代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讲述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故事。中国是当今全球治理重要参与方,也是国际公共产品的积极提供者和突出贡献者,外媒广泛关注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积极阐述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贡献。法新社报道,习近平主席在美国西雅图发表的演讲中表示,在应对埃博拉病毒、朝鲜核问题、防止全球变暖以及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方面,中国一直是一个负责任的伙伴。美联社报道,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阐明中国在共享疫苗、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国内外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习近平主席在阿根廷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表示,中国将全力支持阿方举办一届成功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对此,阿根廷阿中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西奥·朱斯托认为,当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坚持多边主义原则,在此基础上,二十国集团等机制将继续稳固发展,国际合作也将更有成效。巴布亚新几内亚《信使邮报》资深记者格雷蒂·肯妮丝认为,习近平主席在《信使邮报》和《国民报》的署名文章清楚地阐明,中国不远万里来巴新开展全方位合作,是为了增进两国传统友谊,帮助巴新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她表示,中国的投资项目给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广泛认可。

讲述中国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故事。中国始终坚守国际公平正义,是当今世界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中流砥柱。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核心内涵之一就是维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合法权益。法新社报道,“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演讲,呼吁建立没有核武器的世界,并敦促基于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建立多边体系。习近平主席还强调要建立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呼吁各国抵制干涉主义”。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发表重要演讲,强调“将继续同非方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继续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的正义立场”。路透社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发表的演讲中表示,“我们主张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这向西方发出了信号,也呼应了俄方多次类似表态。

三、塑造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习近平主席在国际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和演讲以及出席的会谈和参观交流活动,全面、立体展示中国更加开放、更加亲和、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讲述中国对外更加开放的故事。中国坚持以开放求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格局,进博会与广交会、服贸会一起,组成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架构,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更加开放的大国印象。外媒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不断阐释中国对外开放理念,坚定支持全球化。英国《卫报》援引国际能源咨询公司IHS马基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纳里曼·贝拉韦什的话称,“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承诺中国将继续对更多进口产品和外资开放,将确保中国的外汇政策不会破坏全球经济稳定。所有这些都非常令人鼓舞”。美联社报道,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演讲中表示,各国应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讲到“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努力向建成亚太自贸区目标迈进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讲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国际舆论认为,习近平主席出访和在国际场合主动对外阐明中国国情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拉近了与各国的距离,增进了外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提出“鞋子合脚论”。该媒体还报道,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演讲时重提“打铁还需自身硬”以阐述中国的反腐败工作,强调这是为了纠正内部问题,否则“人民就不会信任和支持我们”。独立智库“欧洲之友”秘书长贾尔斯·梅里特表示,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欧洲学院发表的演讲中提到的大量具体而详实的数据,令人对中国国情有了更客观的了解,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政府基于国情所设计的深入改革计划的阐述,令人感受到中国的智慧、自信和果敢。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称,“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其他道路都行不通。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特点,彼此应该相互尊重。”

讲述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外媒关注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阐释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在美国西雅图的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演讲,从亲身经历出发讲述梁家河几十年的变化,以此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缩影。他表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美国《外交政策》表示,习近平主席对中国梦作出了极其清晰和简洁的描述,以脱贫的成功实践、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的改革开放来阐述中国梦,令人印象深刻。

四、展现东方文明大国形象

在元首外交活动中,通过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表述,习近平主席展现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的文明大国形象、“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东方大国形象,备受国际舆论瞩目。

讲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习近平主席的海外演讲和署名文章广征博引中外名言谚语,架起沟通桥梁,以中外友好交往和文明互鉴历史为切入口,促进民心相通,同时展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法新社报道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发表的演讲中引用马丁·路德·金的名言,回顾此前对西雅图的访问;他还熟知美国流行文化,提到了喜剧电影《西雅图不眠夜》。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时发表演讲,引用中国俗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阐明各种文明之间秉承包容精神就会减少“文明冲突”。葡萄牙阿威罗大学社会政治与国土规划科学系主任卡洛斯·罗德里格斯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葡萄牙《新闻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将历史视为支撑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讲述瓷器、丝绸和足球等故事,展示了几个世纪以来中葡的长久友谊。阿拉伯作家联盟秘书长哈比卜·阿勒萨伊赫称,从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结构。

讲述中国全面发展进步的故事。外媒热议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频繁提及中国当前发展,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比喻令人印象深刻。多家外媒报道习近平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详细阐明,“中国已经确定了未来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形象地把这个目标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将激发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7000美元,进入了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时期。未来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还将有超过5亿人次出境旅游。”欧洲学院学生认为,习近平主席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观点,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中国画面,使人们对中国有了更多了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元首外交活动,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国领袖形象,有力提升了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大而可信”“大而可爱”“大而可敬”的国家形象,拉近了与海外民众的距离,增强了海外受众对中国的友好与信任,极大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

【责任编辑:李小华 戚易斌 焦元】
8013832 8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