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首页 > 外交研究 >

全球安全倡议:内涵、意义与实践

来源:国际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张娟 发布时间:2022-08-25
分享到:
全球安全倡议:内涵、意义与实践

吴晓丹,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张伟鹏,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提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习近平主席深刻剖析当今世界面临的安全挑战,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重建全球安全理性注入了中国元素,为弥补和平赤字、破解全球安全困境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是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者,更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行动派。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和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安全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更彰显了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为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前进方向。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思想、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安全治理、中国外交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国际安全形势日益错综复杂。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深刻剖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安全挑战,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安全领域的创新发展,全球安全倡议为重建全球安全理性注入了中国元素,为破解全球安全治理难题、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一、中国特色安全理念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征程中,领导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习近平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安全治理理念,不断充实和完善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方案,为弥补和平赤字、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随着国际战略格局、全球治理体系、综合国力竞争发生深刻复杂演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全球安全新挑战新问题不断涌现。习近平着眼于对时代发展大势的深邃思考和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不懈探索,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成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国际安全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别于西方学术话语的替代性方案。

2014年4月,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家安全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2018年4月,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目标。2020年12月,习近平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征程上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指明前进方向,为国际社会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擘画宏伟蓝图。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的有机统一、安全和发展的有机统一、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安全治理理念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二)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

习近平指出,“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推动全球安全治理,需要新的安全理念指引各国合作推进国际共同安全。习近平在多个重要场合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全球安全观,引领国际社会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治理新路。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同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元首会晤时,首次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同月,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全面阐释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深刻内涵,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同。同年7月,习近平在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我们将更加积极有为地维护世界和平,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标志着这一理念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展。2016年9月,习近平在出席B20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正式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确定为“新安全观”的核心内涵。2017年9月,习近平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观”概念,在国际社会进一步唱响了中国的安全新理念,为推动全球安全治理合作注入新动力。

多年来,中方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实现国际持久和平与稳定发展的真诚意愿,也反映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坚决反对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谋求自身绝对安全,坚决反对通过强化军事集团、制造意识形态铁幕、割裂产业链供应链来保障自身安全,坚决反对“长臂管辖”和拱火浇油,强调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办事,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基本原则与根本遵循,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响应。

(三)携手构建安全共同体

当今世界,各国不仅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安全共同体,实现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习近平在多个重要场合深刻论述打造安全共同体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指引国际社会以实际行动促进共同安全。

2019年6月,习近平在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会谈时指出,“中方愿同塔方加强两国关系顶层设计,提升各领域合作水平,共同打造中塔发展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系首次在双边层面提出构建安全共同体的愿景。2020年11月,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倡导“维护安全和稳定,构建安全共同体”,将这一理念首次引入多边合作层面。2022年4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使构建安全共同体的范畴扩展至全球治理层面。次月,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时,首次提出“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重大主张,6月,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上,再次强调“立足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进一步提出实现新型安全的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

构建安全共同体为全球安全治理擘画了蓝图和方向,展现出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加强对话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担当。中国将在实现构建安全共同体目标的指引下,坚定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与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共同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四)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

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军事集团为保障。各国应切实维护联合国的主导地位,按照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起一个不仅关照发达国家、也关照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能够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的全球安全架构。习近平提出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既源于实践,又引领实践,“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供了新方向”。

2016年4月,习近平在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开幕式上,强调“要循序渐进,探讨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安全架构”,并阐释构建符合亚洲特点的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的理念基础和实践平台。2019年6月,习近平在亚信第五次峰会上,首次提出“追求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的目标。2022年3月,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中呼吁,“长久之道在于大国相互尊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逐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首次在国际社会明确安全架构的核心内涵。

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与各国一道寻求普遍安全的公约数、打造务实合作的新局面,有利于推动各国兼顾各方诉求、包容各方利益,创新思路方法、提升合作效能,凝心聚力,更好促进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面对百年大变局、世纪大疫情,习近平从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全球安全倡议不仅是对以往安全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安全领域的巨大飞跃。它植根于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实践,以独具中国特色的外交传统与智慧,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用共同利益、共同挑战、共同责任把各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致力于实现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彰显出宏阔的全球视野和极富远见的战略眼光,必将为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破解人类安全困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理念指引。

二、全球安全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

面对百年变局深度调整期、世纪疫情影响持续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三期叠加带来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重大变化,将中国国家安全思想上升到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新高度,提出全球安全倡议重要理念。

(一)国际安全形势深刻复杂演变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加速变革、大国竞争博弈呈现新态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改变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全球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日益凸显,新的脆弱点、贫困带、动荡源不断涌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交织激荡,全球安全威胁正向泛化趋势发展。与此同时,各国安全战略思维和政策发生深刻调整,本国至上的安全理性正与普遍安全的目标严重相悖,国与国之间战略互信不断走低。

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在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的同时,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发展造成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受挫,全球治理体系加剧失衡。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联合盟友与伙伴在金融、能源、资产等领域对俄罗斯实施全方位制裁,严重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其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负面连锁效应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经济全球化正向区域化、集团化方向转变,全球化的依存惯性面临被打破的风险。

(二)大国竞争博弈态势愈加激烈

当今世界“冷战思维”与“热战冲突”并行,原有国际秩序出现松动和失效,新的国际规则在短时间内难以确立且被认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上升,个别国家为追求自身绝对安全,热衷于拉帮结派,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严重破坏国际安全秩序,加剧全球安全治理赤字。

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的战略视野从中美两国国力比对转向体系比对,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和同盟建设。美国以“价值观外交”开展与中国的竞争,将中国视为“最严峻竞争对手”,企图通过科技压制、贸易脱钩、人权挑衅、主权干预等不断打压。美国联合盟友深度推进“印太战略”,不断搭建新的安全架构,继“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五眼联盟”之后,又联合英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企图拼凑“亚太版北约”,加大对华围堵力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一系列行径加剧了大国冲突风险,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地缘政治竞争。

2022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对国际军事安全所释放出的巨大冲击性能量,不仅已经显现且仍在继续,军备竞赛再次升温,大国博弈、集团对抗不断升级,危及全球战略力量平衡,国际安全风险系数增大。

(三)全球安全治理失序风险上升

近年来,霸权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世界秩序在多边与单边对垒中变革激荡。大国间的分裂与国际机构改革的迟滞,致使联合国等多边治理框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严重受损。一些国家尊崇唯我独尊、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等狭隘思维,借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借规则之名行“双标”之实,借民主之名行霸权之实,大肆出台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执意打造“小院高墙”“平行体系”,大搞封闭、对抗和零和博弈。全球治理赤字不仅未得到有效缓解,甚至有加剧的危险。

与此同时,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新疆域对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全球治理形势更加纷繁复杂。当前,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正受到前所未有冲击,真伪多边主义展开激烈较量,但多边主义潮流不可阻挡,团结合作、同舟共济的呼声更加强劲,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权威、以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基础、推动现存国际秩序发展完善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诉求。

(四)各国安全困惑亟待廓清回应

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各国都在探索安全威胁的应对之道。一些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困难,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不断加剧。而部分发达国家仍大搞单边主义,鼓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肆意干涉他国内政,严重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在国与国相互依存的今天,国际关系不断进化的趋势没有改变,全球范围内对推进合作、强化协调的需求相应增加,追求“绝对安全”“独享安全”终究行不通。西方以恃强凌弱、舍他保己为内核的传统安全观引发世界更多国家和民众的不满与反对。国际社会呼唤科学理念的指引,并需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从而“超越你输我赢的冷战思维,尊重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协商取代胁迫,以结伴取代结盟,以共赢取代零和”,不断推进全球安全治理进程。

三、全球安全倡议的深刻内涵

全球安全倡议的“六个坚持”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明确了维护和实现全球安全的核心理念、根本遵循、重要原则、长远目标和可行思路,既展现了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包含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微观视角,既立足于解决人类安全的现实问题,也旨在谋求世界和平的长久之道,为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破解人类安全困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理念指引。

(一)核心理念

世界加速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意义凸显。共同安全,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只顾一个国家的安全而罔顾其他国家的安全,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不仅不可取,而且最终会贻害自己。综合安全,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通盘考虑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应对各类安全挑战。合作安全,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地区和全球安全。“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唯有超越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可持续安全,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各国应该聚焦发展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全球安全倡议强调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明确了维护和实现全球安全的核心理念,深刻总结了人类社会在安全治理上的经验教训,赋予了全球安全治理新的内涵,有利于推动各国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转而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有利于明确国际社会各行为体的主体责任,鼓励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为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

(二)根本遵循

安全问题早已超越国界,固守你输我赢的冷战思维追求“绝对安全”“独享安全”行不通,普遍安全是真正实现可持续和平的有效途径。安全既是平等的,又是包容的,要尊重各国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权利,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

现行国际体系与秩序的核心理念是多边主义。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成立70多年来,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使命,通过预防冲突、维和行动、建设和平等和平行动,旨在“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体现了人类对实现集体安全、永久和平的不懈追求,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就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确保国际大事由各国共同参与,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制定,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享有。这既是推进全球安全治理的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三)重要原则

主权原则是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石。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任何国家的正当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不应被长期忽视和系统性侵犯。各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尊重国家主权、和平解决争端、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摒弃意识形态偏见,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定支持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正义斗争,维护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是应对全球安全挑战的长久之道。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安全不可分割,意味着各国安全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不存在建立在别国不安全基础之上的安全,同时也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基础之上。任何国家都不应盼着别人输,而要致力于同他国一道赢。各国应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彼此合理安全关切,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

(四)长远目标

安全和稳定是国家发展的首要前提,关乎各国核心利益。人类只有形成安全共同体,才能构建命运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理念突出体现了人类的整体性,针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多重治理挑战,通过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弘扬,呼唤人们心中对和平的深层渴望,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凝聚各国人民,为进一步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新方案。

安全共同体理念超越了意识形态和文明冲突,摒弃了分歧和对抗,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在和平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和平,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开辟合作共赢的发展前景,为“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为国际社会开辟出迈向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光明路径,有利于汇聚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致力共同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合力,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目标。

(五)可行思路

在安全问题已超越国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外溢成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安全问题的背景下,全球安全倡议呼吁各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提倡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安全,通过综合施策实现安全,为世界的和平安宁指出了可行思路。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间有分歧是正常的,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要协调推进全球安全治理,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又统筹谋划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当今时代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客观现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与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安宁。

四、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意义

全球安全倡议是继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这一倡议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基本规律,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破解人类面临的安全困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理念和思想引领。

(一)突破传统西方政治安全理论桎梏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冲突战争。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强权政治等陈旧观念违背时代潮流,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与基于人性本恶、物竞天择的西方政治哲学明显不同,全球安全倡议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倡导用对话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开放包容取代封闭排他,用交流互鉴取代唯我独尊,用共同利益、共同挑战、共同责任把各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致力于实现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带来了新机遇。

全球安全倡议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国际规则制定权话语权的垄断,回应了新形势下国际社会共同的安全关切,开创了和平发展、强而不霸的新方向,实现了对国际关系发展规律认识的创新和升华,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是对五百年来“大国必战”“国强必霸”“霸极必衰”的历史逻辑和西方地缘政治安全理论的超越。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人类共同安全和世界和平发展,体现了维护自身安全和促进共同安全相统一,引领国际社会从价值观念上摒弃冷战思维及零和博弈的习惯性做法,是符合时代潮流、顺应时代呼唤的先进理念和伟大倡议,照亮了全球安全治理的前行之路。

(二)继承发展新中国外交传统

自古以来,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内容,生动展现了对和平与安全的哲学思考和向往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作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继承前人又勇于创新,鲜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重要思想和重大倡议,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习近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启示,继承和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科学分析当前全球安全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这一集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引于一体的科学完整的安全构想。全球安全倡议传承了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一家”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文化精髓,推动了铸剑为犁、安危与共的和平合作理念深植人心,发扬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思想和精神本质,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三)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系与路径

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和安全保障。2021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近百个国家响应和支持。继全球发展倡议后,习近平又提出以“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安全倡议,标志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犹如空气和阳光;发展是各国的第一要务,是文明存续的有力支撑。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呼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安全和发展领域的生动实践。两大倡议为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提供了两个方案、两种思路,为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供了新方向,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动力。

(四)彰显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笃行与担当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安全风险挑战没有边界,各国是命运与共、相互依存的安全共同体。实现共同安全,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既有维护自身安全的需求,也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责任。在面临重大风险挑战的关键时刻,各国应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探索合作思路,创新合作模式,丰富合作实践,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面对“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以大党大国领袖的卓越智慧和深邃思考,洞察国际风云变幻,探求人类进步前途,不断丰富和发展世界安全问题的求解之道。全球安全倡议是维护世界和平一系列理念主张的集大成者,及时回应了国际社会对构建普遍安全世界的强烈期盼,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心系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的国际主义情怀和大国领袖风范,为乱变交织的世界注入了关键“强心剂”,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五、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中国行动

安全问题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维护世界和平安宁,重在聚焦行动,必须起而行之,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中国是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者,更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行动派。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和实践,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安全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更彰显了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自成立以来,新中国作出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正义。作为世界上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中国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从来不搞代理人战争,不参加或组建任何军事集团,始终坚持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截至目前,中国已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以和平方式彻底解决陆地边界问题,并始终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同有关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以自身实践不断丰富拓展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力量,给出了重建安全理性与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方案。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呼吁开展全面对话,尊重各方合理安全关切。朝核问题牵动东北亚局势,中国致力于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坚持并行推进半岛和平机制和半岛无核化进程。面对阿富汗局势突变和近期地震带来的连锁反应,中国第一时间向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阿包容建政,止乱回稳。在中东地区,中国提出促进中东和平稳定五点倡议、阐明解决叙利亚问题四点主张、推动恢复履行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此外,中国同各国携手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而不懈努力。

(二)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就没有真正的安全。近年来,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全球发展事业取得积极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空前挑战。全球疫情、地区冲突、大国博弈、逆全球化等复杂因素相互交织,对过去10年全球减贫成果造成重大冲击,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近8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面临严重困难,全球发展进程严重受阻。在此历史关口,中国率先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指标,减贫人口占全球70%以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常年保持30%以上,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面对全球经济脆弱复苏、减贫成果受到侵蚀、南北鸿沟不断拉大等难题,中国倡导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突出位置,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致力于搭建发展合作的公共平台,同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到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坚定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再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中国始终坚持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尽己所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不断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中国正以实际行动,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进一步转化为多赢共赢的合作成果,开辟共同发展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新前景,打造更加和平、更加安全、更加繁荣的国际安全新形态,与各国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安全共同体。

(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大国拥有更多的资源,具备更强的能力,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更大作用,为人类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多贡献。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迄今已加入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600多项国际公约及修正案。在多个重大外交场合,习近平全面阐述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人权观、生态观、文明交流观等重要理念,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面对全人类共同挑战,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支持完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深度参与全球数字治理,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展现责任担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坚持推进抗击疫情国际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中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推动各方共同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为全球数字治理提供中国方案。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宣告“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出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大国担当。此外,中国还不断推进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推动完善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新疆域治理规则,深入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防范化解安全困境。中国始终高举多边主义火炬,坚定不移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参与并引领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更大作用,以实际行动不断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六、结语

思想引领方向,行动成就未来。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指引下,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从思想指引到躬身实践,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公平正义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安全领域的创造性体现,是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方案。这一倡议以“六个坚持”的精辟概括和深入阐释,实现了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路径的辩证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开创疫后美好世界建设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纵使国际形势风高浪急,中国将始终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增强政治互信,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相互尊重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断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实落地,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注入正能量。中国愿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肩负起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历史使命,守望相助,相互支持,共同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共同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问题研究》(2022年 第4期)

【责任编辑:张娟】
8013832 8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