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类共同价值
徐步,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之后,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合了各种观念之间的差异,跨越了不同文化相互间的隔阂,汇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以及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秀价值,为人类社会指明了根本的价值遵循。习近平有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站在人类社会文化进步及价值观念的道义制高点上,具有鲜明的包容性、整体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展现出引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理论创新品格,也开辟了化解当今世界意识形态纷争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新境界。
习近平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论述有其鲜明特点。一是包容性。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世界先进思想相结合产生的理论结晶,也是借鉴吸收人类一切文化文明发展成果,包括西方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的重要成果。二是整体性。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涵盖人类社会珍视的所有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要素,构成人类价值观念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三是时代性。习近平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出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自由与民主都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核心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四是创新性。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人类社会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的挖掘和继承,更是着眼当今时代特点和时代要求对人类社会应当遵循的价值观念的发展和创新,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深刻的价值理念创新,切实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和共同诉求。五是先进性。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时代潮流,吸收诸多文明优秀成果,引领人类社会进步方向,实现了对既有各种价值理念的超越。全人类共同价值站在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零和博弈等陈旧思维形成鲜明对比。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重要意义,也开辟了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境界。
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一是和平。和平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的基础。《联合国宪章》首章就开宗明义指出,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没有稳定和平的内部及外部安全环境,任何个人和国家都无从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和平如同空气,是个人、社会及国家实现一切权利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二是发展。发展是个人生存价值的体现,是国家满足人民需要的条件,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及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互为促进。个人的发展推动社会及国家的发展,而国家的发展又为个人及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三是公平。公平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对劳动成果及物质财富的分配,这是构成社会经济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公平要求保障各个利益攸关方的合理权益,最大程度实现劳动和发展成果的有序分配,这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四是正义。正义是对社会的道义担当,是对人类的天下情怀。“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一个人不讲正义,就丧失了是非之辨。一个社会缺乏正义,就没有和谐秩序。一个国家不持正义,必定成为国际社会的麻烦制造者。作为契约精神的正义要求坚决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做顺应时代潮流的事情,做有利于人类进步的事。五是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民主是人类社会的普遍共识。但民主的形式及制度并无普世的、不变的标准或者定义。民主是人类经济和社会政治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伴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作为国家政治的一种形态,民主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六是自由。自由是人的社会价值的至高追求。自由是现实的、具体的,不存在脱离实际环境的抽象的自由。只有通过革命获得解放,人民才能实现自由。只有实现自由,才能实现民生幸福。自由是相对的,有限度的,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必须把个体的自由与集体的自由统一起来。缺乏普遍的公平与正义,缺乏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西方价值观的扬弃与超越。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它们自己的西方价值鼓吹为“普世价值”,巧加包装,在全球推销。西方价值是在西方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形成的,其本质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西方价值具有明显的宗教性、扩张性和排他性。这种西方自封的所谓“普世价值”具有浓厚的基督教宗教色彩,为西方对外扩张提供了精神动力。西方价值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利益,对于不同于它所主张的模式与生活方式的国家进行排斥甚至颠覆。西方价值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势话语,有其特定内涵和政治用意。面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各种论调,我们一定要认清其弦外之音。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具有明显的理论缺陷:预设了一种抽象的人性论;否认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在西方世界都未能实现真正“普适”,而是沦为西方对外谋求霸权利益的口号和工具。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唯一可以超越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同质化与异质化对立逻辑的真正意义的共同价值。新时代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守护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道义自觉。
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一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随着全球化发展以及各国人民相互交往的加深,世界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的地球村。赢者通吃、零和博弈等明显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二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文化和当前世界形势进行了发展创新。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思想,时刻关注人类生存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把人的真正解放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终极价值关怀目标。三是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不仅致力于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也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四是促进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引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带进死胡同。面对全球秩序遭受的严重冲击和挫折,中国外交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维护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指明了正确方向。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进一步弘扬具有广阔的前景。中国更有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积累了不少经验。第一,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第二,高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总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生共进。第三,努力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基础,而在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思潮主导下,全人类共同价值很难真正落地。我们必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第四,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把物理联通与理念联通融合起来。第五,用心讲好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故事。要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把中国人的价值观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理念有机结合起来。第六,全面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中国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首创者,也是最忠实的践行者。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当着力把中国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的价值追求与精神面貌生动地呈现给世界。第七,有效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形成对外传播的聚合优势和叠加效应。第八,不懈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智慧同时也是全人类价值,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必须赋予中国故事世界意义。第九,大力创新对外新闻舆论及媒体工作。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体宣介,把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融入到各类节目中。第十,着力用好智库、走出去的企业以及民间团体。智库在对外交流中具有特殊地位。走出去的企业直接对接有关国家民众,示范效应强,是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力量。要引导走出去的企业增强窗口意识。要树立并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民间团体,充分发挥其作用。
《现代国际关系》20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