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娟
发布时间:2022-06-10
这是2016年10月16日拍摄的中越边境广西东兴市北仑河上的边贸景象。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加强国际合作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关键,但美国执着于地缘竞争,施压东南亚国家“选边站队”,试图孤立中国,这种企图注定失败。中国-东盟关系已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蓝色经济可成为双方又一关键合作领域,为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倡议对接,将增进双方战略互信,实现区域和平与繁荣。
目前,全球通胀率和失业率普遍较高,经济增长缓慢,同时,迫在眉睫的能源和粮食安全危机加剧了后新冠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世界经济正处于衰退的边缘。
在探索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在寻求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创新方法。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国际伙伴关系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关键,但地缘政治竞争和强权政治仍阻碍着国际合作的步伐。
在亚太地区,中美两国竞争尚无缓和迹象。美国步步紧逼,施压东南亚国家“选边站队”。然而地区国家并不想加入任何一方阵营——相反,它们希望保持中立和独立,同时与中美两国维持融洽关系。
任何试图“拉小圈子”打压中国的企图都注定会失败,因为东盟和中国经济相互依存紧密。去年,尽管东盟地区仍处于抗击新冠疫情的艰难时期,双边贸易总额仍达到了8782亿美元,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总投资额约为143.5亿美元。
去年,东盟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时代。蓝色经济可成为连接东盟与中国的又一关键纽带,同时也将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发展蓝色经济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减少气候变化影响,还有助于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粮食需求。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蓝色经济是指在保护海洋生态健康的同时,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提升就业前景的经济模式。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直以来,中国坚定推进蓝色经济区域合作。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表达了他对中国与东盟发展海上伙伴关系的决心。中国正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海上合作,充分利用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从而打造新的“海上丝绸之路”。
五年后的2018年,《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发表,加强了双方在蓝色经济领域的伙伴关系,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进一步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包括开展海洋科技、海洋观测和减灾、海洋经济发展等合作。根据2019年6月第34届东盟峰会发布的《东盟印太展望》文件,包容、互利、尊重国际法是双方海上经济合作的主要原则。
在2021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中,双方强调,加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海洋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此,双方需要进一步明确蓝色经济的定义,制定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以实现蓝色经济的共同愿景。海洋水产养殖、海洋渔业加工、海洋运输、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环境保护等,都是开展务实合作潜力较大的领域。此外,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联合声明》、中国-东盟海运协定、东盟-中国海事教育与培训发展战略等现有双边机制和协议,也需要得到有效落实。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近期建成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推进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双方在蓝色经济领域的联合研发,加快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推动沿海和海上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蓝色经济离不开地区和平稳定,也离不开包容、开放、平衡、有韧性、基于规则的多边体系。因此,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战略互信至关重要。双方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坦诚开放的对话,从而建立并维持了战略互信。
中方大力支持落实《东盟印太展望》框架下的各领域合作,增进了双方互信、巩固了合作信心。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等东盟倡议对接,可以进一步加强双方经济的相互依存,从而促进区域和平与稳定。
声明:本稿图片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这是2016年10月16日拍摄的中越边境广西东兴市北仑河上的边贸景象。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加强国际合作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关键,但美国执着于地缘竞争,施压东南亚国家“选边站队”,试图孤立中国,这种企图注定失败。中国-东盟关系已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蓝色经济可成为双方又一关键合作领域,为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倡议对接,将增进双方战略互信,实现区域和平与繁荣。
目前,全球通胀率和失业率普遍较高,经济增长缓慢,同时,迫在眉睫的能源和粮食安全危机加剧了后新冠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世界经济正处于衰退的边缘。
在探索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在寻求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创新方法。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国际伙伴关系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关键,但地缘政治竞争和强权政治仍阻碍着国际合作的步伐。
在亚太地区,中美两国竞争尚无缓和迹象。美国步步紧逼,施压东南亚国家“选边站队”。然而地区国家并不想加入任何一方阵营——相反,它们希望保持中立和独立,同时与中美两国维持融洽关系。
任何试图“拉小圈子”打压中国的企图都注定会失败,因为东盟和中国经济相互依存紧密。去年,尽管东盟地区仍处于抗击新冠疫情的艰难时期,双边贸易总额仍达到了8782亿美元,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总投资额约为143.5亿美元。
去年,东盟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时代。蓝色经济可成为连接东盟与中国的又一关键纽带,同时也将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发展蓝色经济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减少气候变化影响,还有助于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粮食需求。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蓝色经济是指在保护海洋生态健康的同时,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提升就业前景的经济模式。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直以来,中国坚定推进蓝色经济区域合作。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表达了他对中国与东盟发展海上伙伴关系的决心。中国正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海上合作,充分利用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从而打造新的“海上丝绸之路”。
五年后的2018年,《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发表,加强了双方在蓝色经济领域的伙伴关系,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进一步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包括开展海洋科技、海洋观测和减灾、海洋经济发展等合作。根据2019年6月第34届东盟峰会发布的《东盟印太展望》文件,包容、互利、尊重国际法是双方海上经济合作的主要原则。
在2021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中,双方强调,加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海洋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此,双方需要进一步明确蓝色经济的定义,制定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以实现蓝色经济的共同愿景。海洋水产养殖、海洋渔业加工、海洋运输、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环境保护等,都是开展务实合作潜力较大的领域。此外,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联合声明》、中国-东盟海运协定、东盟-中国海事教育与培训发展战略等现有双边机制和协议,也需要得到有效落实。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近期建成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推进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双方在蓝色经济领域的联合研发,加快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推动沿海和海上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蓝色经济离不开地区和平稳定,也离不开包容、开放、平衡、有韧性、基于规则的多边体系。因此,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战略互信至关重要。双方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坦诚开放的对话,从而建立并维持了战略互信。
中方大力支持落实《东盟印太展望》框架下的各领域合作,增进了双方互信、巩固了合作信心。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等东盟倡议对接,可以进一步加强双方经济的相互依存,从而促进区域和平与稳定。
声明:本稿图片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