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步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过去一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深感我国内外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
2021年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大国关系深度调整,现存国际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单边保护主义逆流涌动,传统热点纷争挥之不去,非传统安全问题进一步显现。新冠疫情蔓延肆虐,呈长期化、反复化态势。全球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病例不断增多,疫苗分配不公造成“免疫鸿沟”,南北差异悬殊,助长病毒不断蔓延。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有增无减,国际社会面临的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
拜登政府上台后拉帮结伙,使出各种招数谋求维护美国霸权地位,把矛头集中指向中国和俄罗斯。美国频频在涉台、涉港、涉疆以及南海等问题上制造事端,强化高科技领域“脱钩”动作,在亚太地区实施所谓“印太战略”,纠合排他性“小俱乐部”,针对中国“围小院筑高墙”。美加大对俄打压,伙同盟友以间谍活动、干涉选举及黑客攻击等名目指责俄国,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北溪-2”、人权、价值观、军事安全等问题上对俄激烈挑衅,美俄关系陷入近三十年来最糟糕的时期。
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突出,面临重重困难。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美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向市场投放巨量货币,全球通胀压力急剧增加。美国货币政策酝酿重大调整,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及股市债市下挫等风险,给全球经济金融市场造成严重的动荡隐患。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产能承诺不及预期、欧洲天然气供需缺口扩大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能源价格大涨,带动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受限于疫情防控措施,不少国家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原材料正常供应受阻,全球供应链短缺问题愈发突出。
正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引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等重大活动,元首外交领航中国外交开拓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聚焦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胸怀世界前途命运,为中国外交把舵定向,为人类社会指引方向。
不断深化中俄政治互信,提升经贸合作水平。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郑重宣布《条约》延期,使得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更坚实,内涵更丰富。两国领导人多次通话,对双边关系发展作出规划部署,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密切协调。2021年,中俄贸易额达到1468.7亿美元,历史上首次突破1400亿美元大关,中俄战略协作向着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不断迈进。
稳妥处理中美关系,对美霸凌行径坚决斗争。面对中美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形势,中方坚定维护自身利益,冷静处理分歧。继2021年2月和9月两国元首两次通话后,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拜登政府对北京冬奥会打所谓“外交抵制”牌,借所谓“民主峰会”打“台湾牌”,显示美对华政策存在严重的自相矛盾性,也表明美国政治人物的“冷战”思维定式难以改变。
把握对欧洲国家关系大局,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中国和欧洲领导人多次互通电话、视频交流,高层互动密切。中欧在抗疫、宏观政策协调、科技创新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为全面战略伙伴增添时代内涵。作为全球经济的两大支柱,中欧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捍卫多边主义的全球秩序,双方以经贸互惠为核心凝聚合作共识,有效管控矛盾分歧,扎实推进经贸合作,为疫后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大支撑。
加强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全方位推进周边友好关系。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成功举行,中国与东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推动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中韩开展联防联控合作,加快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中日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双边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国与南亚多国成功举行外长会,深化抗疫合作、共推经济复苏。“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线下举行,各方就共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创亚欧大陆互联互通大通道等达成重要共识。
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始终与发展中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同非洲加强战略对接,发起“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就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提出“九项工程”。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为帮助非洲国家抗击新冠疫情,实现非盟确定的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种新冠疫苗的目标,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4亿剂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中国还将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
持续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为各国战胜疫情注入信心。中国大力推动加强国际抗疫合作、深化全球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坚持包容可持续发展、把握科技创新机遇,为国际社会团结抗疫注入信心,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指引方向,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思想和实践动力。中国向世界提供大量抗疫物资,引领国际社会抗疫合作,与美西方国家“疫苗民族主义”狭隘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弘扬真正的多边主义。习近平主席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倡导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这些重大倡议富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期待、顺应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共同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举办第四届进博会和2021服贸会,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
形势越是复杂动荡,越需要伟大思想指引。新冠疫情还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困难,美国在国际上到处滋事生非,俄乌冲突加剧全球战略格局调整,世界越来越不太平。中国外交将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始终把国家的核心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