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11月19日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践行伟大倡议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伟大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从2013年提出到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整体情况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有序推进、内外统筹、动态调整、节奏感强。“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提供的最有影响力的全球公共产品以及重要的经济全球化实践。截至2021年11月,我国已同145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日本、意大利、瑞士等14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在国内,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大开放平台的落地与推动,使“一带一路”有了更具体、更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体系,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合作领域方面,应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继续向共建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深化数字领域合作,发展“丝路电商”,构建数字合作格局,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实施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打造智力丝绸之路。在合作对象方面,应继续扩大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但是,依然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三大统筹:坚持陆海统筹、内外统筹、政企统筹
没有高水平的开放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开发。“一带一路”助力中国西部地区走向开放前沿,通过开放来倒逼改革,通过开放来带动创新。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强调,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并明确了6条具体措施。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我国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长期处于“末梢”,“一带一路”倡议使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空中丝路等不断延伸,将西部内陆变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
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是相辅相成、同频共振的关系,体现了内外统筹。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证明,“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既能带动中国经济内循环,也能带动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国内循环的质量越高,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就越强、价值就越突出,从而形成覆盖“一带一路”所有国家、更高质量的发展新生态。
三个联通:做好“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在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应深化互联互通,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深化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
在实践中,“一带一路”的“软联通”建设包括两大发力点:即规则、标准和机制层面的对接,以及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层面的对接。过去,古丝绸之路最知名的产品是丝绸、茶叶、瓷器,今天在“一带一路”上川流不息的是高铁、核电、航天科技等,其底色是强大的技术创新、科技含量。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走上去”。“走进去”的是技术、规则、标准,“走上去”的是文化、理念、价值观。
“心联通”是最新的提法,体现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强者绝不仅仅只是通路、通电、通气、通水、通航,强者通心。未来,应深化人文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打造标志性优质工程。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应加强统筹谋划,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提升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方式等,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增加国际传播能力。
多年的实践证明,“一带一路”有效地促进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够改善基础设施和民生,已经改变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命运。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更具层次性、系统性、操作性。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人不仅有家国情怀,也具有国际视野和大国担当。“一带一路”夯实了发展根基,实现了同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鲜活实践。
《学习时报》(2022年02月28日 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