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摘登于江专职副秘书长发言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2-01-18

《求是》2022/02刊登《“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发言摘登》,全文转载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系统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21年12月28日,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办的“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与会领导、专家和代表,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宣传推广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内涵、理论逻辑、实践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对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系统化构建、大众化传播等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度创新的不断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不断深化。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必须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和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必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心怀“国之大者”,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更加自觉推动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更加自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加自觉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自觉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彭清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强大思想武器,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为中华民族长远计、为子孙后代谋的大局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展现了深邃的历史眼光、宏阔的全局视野和非凡的远见卓识。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为要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深刻阐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双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促。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统筹兼顾、整体谋划、综合施策的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此后又强调对“草”、“沙”、“冰”的系统治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生命共同体理念。必须全方位谋划、全地域统筹、全过程管控,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算好整体账和综合账,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防止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依法依规、从严从实、动真碰硬的治理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大制度安排,有力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当担责。必须进一步增加制度供给、强化制度执行,不断提高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赵细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逻辑体系。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表现为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汲取和升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提出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一重要思想的价值观表现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理念彰显了生态优美和经济增长“双赢”的现代化发展价值取向,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高视角、更深层次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观。生态为民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贯通融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未来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指明方向。这一重要思想的方法论集中表现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强调科学把握发展理念与制度建设、治标与治本、总体谋划与久久为功、重点突破与系统治理、保护与修复、自主贡献与共同行动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共同富裕(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 沈满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想方设法做大做好“绿色蛋糕”;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竭尽全力做大做优绿色公共产品;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娴熟运用辩证法和系统论,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实现共同富裕。

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制度保障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张所菲)法治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以法治保障生态良好,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抓住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生态问题的“牛鼻子”。要实现生态文明法治目标和任务的有效结合,以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要求,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生态文明法治监督体系,健全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福建农林大学校长 兰思仁)从纵向上看,最严格的制度贯穿自上而下的全过程动态管理,突出体现在严格标准、严格预防、严格保护、严肃宣教、从严管理、从严查处等各个方面,真正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从横向上看,最严格的制度集中体现在制度本身的完整性,即目标要明确、相互要协同、导向要鲜明、约束要刚性。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到了攻坚期,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认真处理好生态保护和产业活力、严格管控和优质服务、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之间的关系,不断推动相关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加强和完善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云飞)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必须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干部生态文明素质和处理生态文明事务能力。推动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制,加强生态文明考核问责和责任追究。

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于江)从历史维度看,这一理念的形成折射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条件下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从实践维度看,这一理念是基于充分实践土壤上的厚积薄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民从改造自然到与自然和谐共处再到与自然融为生命共同体这一实践过程的经验总结与高度概括。从理论维度看,这一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生态领域的最新成果。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根植于人类社会发展漫长历史,构筑在广泛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具有蓬勃生命力。

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切入点(华侨大学校长 吴剑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讲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成功实践,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切入点。生态兴衰关乎人类命运,生态文明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此来传播中华文化、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容易进行对话、形成共识,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来源:《求是》2022/02)

中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