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吴楠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几千年来,和平基因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的人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发展愿望,也反映了世界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意志,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赞誉。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盛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衷地说道:“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方向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也存在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问题,人类前途命运面临考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姚枝仲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在动荡世界中团结正义和进步力量,弘扬人类共同价值,减少冲突,促进人类更好发展,打下了理念创新的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人民看清了现实: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客观上已经存在,但若想进一步发展,共同应对金融风险、环境危机、恐怖主义等挑战,仍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刘建飞认为,这正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它揭示了客观现实,指明了美好前景,即“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当前国际局势的突出特点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全球战略格局出现冷战结束后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说明,面对诸如公共卫生危机、气候变化、金融风险、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必须加强全球合作与协调。背离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追求自身绝对利益,甚至以邻为壑、危机外嫁,最终只能是加重危机、害人害己。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告诉记者,原有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正在经历疫情与大国竞争的双重挑战。在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对维护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愈发体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付诸行动。
在国际层面,发挥引领作用。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成立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增加对外发展援助力度。截至2021年1月31日,已经有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文件。朱锋表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实践做大做深做强。与此同时,我国坚定维护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贸易规则和市场秩序,在深化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联系的基础上,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积极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在国内层面,作出治理表率。朱锋告诉记者,中国实施严格的抗疫举措,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抗疫成果最突出、效率最高的国家。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是疫情期间避免全球经济继续恶化、保持全球供应链基本稳定的最核心力量。
中国于2020年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刘建飞表示,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作出表率,典型事件就是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较好控制。
如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还多次被写进联合国决议和相关国际组织文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政党要担负起“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的责任。他强调,中国共产党将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增进人类福祉”“人类社会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作出新贡献。
政党、国家和人类的命运已经紧密联结在一起。刘建飞表示,政党要采用适合本国国情又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纳入党的意识形态,在推动本国发展的同时,观照世界的整体利益,助力本国政府同世界其他国家共建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新型国际关系。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加强与各国政党的交流沟通,搭建多层次合作交流平台,引领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表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党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努力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
“中国共产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领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表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国内倡导以人为本的治理观、国际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层面承认国家主权的同时,超越了单纯的国家思维,强调互利共赢、共享未来,从而实现命运与共;在政治层面,提倡各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文明层面,强调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包容互鉴,从而为人类文明提供新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立己达人。
中国以自身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有利于厚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认同基础。朱锋认为,提升中国人的文化与民族素质,让中国的社会、企业和个人更加开放、进步与文明,是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真正有效传播到世界的强大力量。姚枝仲提出,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保持好中国自身良好发展势头,并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发展;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和强权;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良性发展。
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都将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挑战。没有哪个国家是封闭的孤岛。王义桅表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强调开放包容、尊重国家主权和各国核心关切,还要把深海、极地、外太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学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健介绍说,近年来,学界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以及新中国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等角度,不断深化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基础和实践内涵的认识。有关学者今后应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文明新形态、新型国际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影响等研究。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继续准确、客观、真实地了解世界。朱锋表示,这要求学者既要从中国看世界,又要从世界看中国,真实了解世界各国的所思所想,理性、务实、准确地作出回应。如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才能在国际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王永贵表示,在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社科界应积极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理论研究,进一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哲学智慧、话语特色、机遇挑战、实践方略等;应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研究,深入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使命担当、价值取向、重大意义、实现途径等;应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凝聚共识,与西方错误言论和做法作斗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总而言之,学界不仅要从学理上研究和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规律、现实意义,以及其与大国战略竞争的关系等深层次理论问题,而且要锲而不舍地传播好这一创新理念的丰富思想内涵,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中,将这一理念讲清楚、讲明白,通过厘清其与人类共同价值的联系,为其铸就广泛的价值共识。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定会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共享和平与发展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