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向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合作论坛”致贺信
首页 > 外交研究 >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四梁八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1-06-09
分享到:

翁诗杰,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原交通部部长

王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2020年11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广西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致辞,再次重申并发展了这一富有战略远见与大国担当的倡议,为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共同安全与可持续繁荣奠定智识上的基础。如何理解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核心内涵,以及如何将它与中国、东盟国家当下可以推进落实的政策紧密联系起来,是有效推动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中之重。

战略互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精神

中国和东盟之所以能构成一个“共同体”,显然需要思想上的高度契合以及政治上的高度互信。

对和平环境的珍视与对国家繁荣的渴望是中国与东盟之间最重要的共同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东盟互信关系的首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成为中国政府对国际环境的长期研判。在此影响下,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始终致力于维护全球与地区的和平,并通过加入全球产业链的大循环来促进本国经济与总体国力的发展。就追求和平与发展这一总目标而言,东盟国家与中国显然享有广泛共识。无论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在后冷战时期,东盟各国无不以维护东南亚自身及周边地区的持久和平为己任,同时各国也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求。

建立并维系中国—东盟战略互信关系的第二根柱石是双方共享的一系列基本理念,正是这些理念有力地指导了双方在各领域的平等交往与良性互动,从而孕育出战略互信的果实。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重申:“中方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的上述立场赢得了东盟国家的普遍赞誉。事实上,过去7年来,中国—东盟双边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正是得益于双方的上述共识。

同理,东盟自成立以来,也始终坚定维护自身的独立、自主以及在亚太地区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本地区以及周边的大国关系中保持公正立场,不偏听偏信、随波逐流。对此,中国同样始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携手为双边战略互信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经济互利:区域经济一体化结出硕果

习近平主席在雅加达提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时指出了五大原则: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7年光阴匆匆流过,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各国,都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身体力行地实践,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正是中国、东盟携手周边友邻国家用8年艰苦谈判和不懈奋斗浇灌、培育出的硕果。

中国和东盟在各自外交中的权重不断提升,与战略互信不断加深相同步的是年年攀升的经贸与投资总额。202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更是逆势上扬,为推动亚太区域乃至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重要成员和东盟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始终重视并积极推动亚太经合组织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提出许多积极、平衡、合理的政策主张与倡议,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当前,世界经济正遭遇逆全球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侵袭。亚太经合组织作为本地区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使命的区域性多边组织,其重要性愈发凸显。RCEP的正式签署,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开拓更大、更加开放的市场,刺激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而且有助于释放东盟国家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推动东盟国家和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协调双方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帮助东盟实现自身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优化。从全球视角看,RCEP的推进也无疑发出亚太15国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强烈信号,为全球市场注入正能量。

科技互补:数字经济成为新引擎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领域积极加强合作。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中国与东盟间的数字经济合作正蓬勃开展。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盟在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数字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7年来,东盟多国先后从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制定了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再工业化的“工业4.0”计划。东盟国家的数字发展战略与中国的数字“一带一路”建设存在高度的适切性和互补性,不仅可以满足中国和东盟实现各自经济平稳发展与数字经济合作的共同需求,而且有望成为加速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新引擎。

展望未来,双方应该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挥互补优势,聚焦合作共赢。面对当前地区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数据本地化程度有限、跨境物流与支付体系尚不健全、域外大国恶性竞争、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挑战,中国与东盟各国应该加强彼此间的政策对接,共商数字经济合作大计。同时切实创新数字人才的培养模式,推进区域数字治理,防范其他国家的干扰,不断提升数字“一带一路”的合作水平,为加快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装上“数字引擎”。

守望互助:大疫之后方知真心朋友

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测试了各国的国家与社会治理水平,尤其是医疗与公共卫生、灾难应急、央地协调等领域。疫情考验了欧盟、东盟、非盟等区域性组织的协作、应变能力。疫情还测试了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性组织的协调、驰援功能与执行力、能动性。最后,疫情还对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带来一场空前严峻“抽考”,检测当前全球治理的水平和国际秩序的韧性。

在这场疫情面前,各国政府反应不同,各国社会、人民的应对亦不同。这场疫情已经成为人性、民族性格、社会习俗乃至国家格局的“照妖镜”。有的国家,比如中国以举国之力防控疫情的扩散,尽管在抵御病毒侵袭的鏖战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却仍以非凡的勇气和无与伦比的战略韧性最终彻底战胜了病毒,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典范。同时,在本国疫情稍稍趋缓时,中国更无私分享本国人民用生命换来的防疫经验,并从自身并不富余的医务人员和医疗物资中划拨宝贵的资源,派遣医疗队驰援世界各地。在这里,东盟国家看到了什么叫作“天下一家”,悟到了什么叫作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祈愿中国与东盟十国能够以疫情防控和RCEP的签署为双重契机,努力推动双方全方位伙伴关系的发展,齐心协力搭建好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四梁八柱,永远做“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

【责任编辑:卫芸辉】
8013832 8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