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平,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使命的政治担当和执政追求。
从思想逻辑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文明精华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国古人很早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并将其运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形成了“天下大同”“睦邻友邦”“以和为贵”“万国咸宁”等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就出自儒学经典之一《礼记·礼运篇》。无独有偶,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倡导类似的思想理念。亚里士多德主张“人类必须互相保持和谐而生活”,18世纪欧洲启蒙学者倡导“世界主义”精神,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倡导“世界一家”等,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但战争和冲突从未间断,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疾病瘟疫,人类经历了无数苦难,付出了惨痛代价。事实反复证明,在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践行“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关联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面对这种局势,人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危机;另一种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其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各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矛盾,也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但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的战略思想,首先是对人类优秀文明和政治思想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天下为公”思想在当今时代新的倡导与体现。
从历史逻辑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代要求
人类社会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西方国家靠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到一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各地区各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二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二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则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市场。三是经济全球化阶段。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市场随之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演化。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世界各国根据自身要素禀赋和技术条件,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国际分工体系与世界市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快速发展中积累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不可阻挡。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既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又要正视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先进理念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就是要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力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完善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优化重塑,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从现实逻辑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必然选择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正是面对这样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我们要着力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事实胜于雄辩。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新冠肺炎疫情是典型的威胁全人类生命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在抗击疫情中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为世界各国提供抗疫物资和疫苗等公共产品,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肯定,也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实践出真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认同,并被写入联合国决议等重要文件。国际上有识之士普遍认为,这一理念是一个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求同存异、包容发展的新的全球观。这一理念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同一切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划清了界限,必将有力推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因此,我们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必然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从政治逻辑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应有之义,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发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不仅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而且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抱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博大胸襟和使命担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旨归,我们的实践创新必将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将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中国共产党永远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