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首页 > 外交研究 >

二十一世纪多边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1-05-12
分享到:

王义桅

今年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特别致辞《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多边主义观,强调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中国的多边主义观。

习近平主席在阐释多边主义时,提出了多边主义的几项基本原则: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从中我们可以将中国的多边主义观概括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开放性和包容性为特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以协商合作为基调,与时俱进,着眼于应对全球挑战。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国的多边主义还原世界多样性,吸收并超越了美欧多边主义的排他性,形成包容性的多边主义,这就是21世纪的多边主义。强调21世纪就是既要解决原来多边主义不够包容、不够公正合理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又适应万物互联技术推动的扁平化治理模式,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又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所以,多边主义的核心理念就是开放和包容,反对封闭和排他。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体现。

更一般地说,中国的多边主义观折射“一多不分”文化观:“一”是目标,是灵魂,指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是形式,是手段。与西方哲学观不同,“一多不分观”是表述中国传统生生不息宇宙论的哲学术语,指的是天地万物“一”与“多”的不可分割关系——任何所谓单子个体同它所处情势环境的不间断延续性和在这个意义上它的特殊性与环境多样性的共生共存自然状态。这是一种关系特殊性与整体性的相融互通,是在人们一般价值、意愿和行为的不恰当性所造成的关系紧张状态之中产生的共享与和谐的自然动态。

多边主义的前提是各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形成真正的“边”,而非被边缘化。因此,多边主义与世界多样性是一脉相承的。世界多样性与自然多样性也是一脉相承的。正如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国际社会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

总起来说,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是最具包容性的多边主义,这与中国主张的包容性全球化、全球治理观也是一脉相承的,其核心理念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卫芸辉】
8013832 8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