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向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合作论坛”致贺信
首页 > 外交研究 >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1-03-15
分享到:

任晶晶,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层出不穷。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目标路径,站在哲学和历史高度对“人类社会何去何从”这一时代命题提出了中国思路和中国方案,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危机,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人类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人类文明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刻,正在迸发出愈益夺目的真理光芒,赢得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支持与认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力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构建总体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

大国在涉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发挥着特殊作用,大国关系历来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主要大国建立和发展均衡稳定、相互尊重的双边关系,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形成的重要保障。中国主张,国家间要建立对话不对抗的伙伴关系。大国间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新型关系。当前,在国际体系转型和各大国寻求内政外交变革的背景下,大国关系进入了新一轮调整期。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大幅调整对外政策,其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不断升级,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冲击和伤害。尽管如此,中国仍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建设性发展中美关系。中俄关系持续高水平推进,两国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互利合作,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协作不断加深,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使中俄关系的地区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中欧双方共同致力于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并不断取得新成果,《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达成扩大了双方的合作机遇,进一步增大了中欧关系未来发展的确定性,为构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树立了标杆。

营造良好可靠的周边环境

命运与共,始自周边。周边关系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立足的基石,对中国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打造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不断推动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坚持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持续加大对周边国家的开放力度,通过“一带一路”、澜湄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机制性平台,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实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推动自身和周边国家共同繁荣与发展。习近平主席多次表示,欢迎周边国家“搭中国发展的便车”,希望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今后,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更多同周边国家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积极拓展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

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中一直居于基础性地位。长期以来,中国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力争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在同发展中国家外交中,中国始终强调坚持义利合一的价值观,不能为利舍义、见利忘义,应有重利轻义、舍利取义的格局和气魄,决不能唯利是图、斤斤计较。从根本上讲,“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即追求全世界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利”则是要恪守互利共赢的原则,决不搞零和通吃那一套,而是要实现双赢。在国际关系中,世界和平发展是大义,合作共赢则是大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超越零和博弈和冲突思维,在世界政治中弘扬大义和大利。近年来,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逐项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中阿论坛、中拉论坛成果,加大援助援建力度,分享治国理政经验,向贫穷落后宣战,共促包容普惠发展。截至2021年1月2日,中国政府发起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向150多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抗疫援助,向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其中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社会促大义、弘大利,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

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规则和制度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少权或无权的地位。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很多全球性问题大都是由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的,但发达国家却将矛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身上,要求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造成的恶果“埋单”。因此,改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无论是经济治理体系、安全治理体系还是环境治理体系——势在必行。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极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积极推动更具广泛性、代表性治理机制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成为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关键力量。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为各国发展持续提供动能和机遇。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7年来,“一带一路”从理念化为行动,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之一。从中巴经济走廊到产业园区合作,从中老铁路到中欧班列,从比雷埃夫斯港到汉班托塔港,一大批重点领域旗舰项目全面推进,一个辐射全球各大陆、连接世界各大洋的互联互通、互利合作网络已初步形成。截至2021年1月底,中国已经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但没有止步,反而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2021年1月,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15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9%。截至2020年11月初,中欧班列开行突破一万列,运送集装箱数量同比增长50%以上。这些逆势取得的成绩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一个多元开放、务实有效的全球共同发展平台,也为世界经济早日摆脱困境提供了重要动力。

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对外政策的总目标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议程。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互利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国际责任感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迈出新步伐、展现新风貌、开拓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国际和周边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卫芸辉】
8013832 8013839